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满目风云趁羽翰,兰台新命入长安。


碧鸡久有滇南颂,金马犹同汉代看。


白简自清狐菟窟,乌台还见柏霜寒。

萟苑推先达,名家擅八闽。


汉庭曾射策,兰署久容身。


重寄绥南服,权分宪海滨。

石磴不容步,乔林森回还。


闻昔有威凤,养羽留此山。


乘此去翱翔,得意今不还。

松篁入路水溅溅,自是庐山小洞天。


尽道秀才心好静,谁知风骨是真仙。

碧落仙官侍玉除,至今遗迹在匡庐。


当时兄弟俱年少,他日归荣比二疏。

西风一棹思鲈兴,抖擞尘缨归旧庐。


最忆香山石楼下,清伊深处钓寒鱼。

追思洛社闲游伴,屈指于今太半亡。


若到龙门更闻笛,定知悲感似山阳。

山林策足高复高,俗子捷宦争秋毫。


丹青邂逅着相衮,晚顾不欲传儿曹。


妙哉吾家右丞相,睥睨一世轻鸿毛。

白发陈雷旧,交情贵不渝。


诗笺留晓炬,书雁聚春芦。


忧国言犹在,知心道已孤。

去国头方黑,伤时鬓易丝。


徙薪谋独验,击楫志空悲。


尚想嘉猷告,曾闻大政咨。

国步乘阳九,胡尘暗上京。


支倾隆大厦,却敌隐长城。


草木知春泽,狐狸绝夜鸣。

天意康时难,贤生盖世雄。


风流晋人上,事业舜歌中。


许国回天力,怀君贯日忠。

李公白发已如丝,肯惜忠言负主知。
事大不应回一语,知君不作上官仪。
罨画溪边水拍堤,绕堤高树倚云齐。
君家正在树深处,满地绿阴山鸟啼。
造物靳全名,君子慎晚节。
颠冥利欲途,出处多玷缺。
我观鹤山翁,行志亦已决。
清溪九曲逐真游,已觉云山笑白头。
缓辔未能随后骑,叩舷聊欲借前舟。
先朝故老偏相忆,此日虚名不自由。
休日相期上翠微,出门颇觉事多违。
小舟送酒来何及,独骑看山去又归。
山月抱琴寻涧水,天风倚杖叩岩扉。
平生懒与俗士交,下视权贵如秋毫。
羡君文章冠天下,急流勇退人尤高。
联芳况有难兄在,隐德香名重当代。
扁舟览胜故人同,胜境分明似画中。
阴洞满厓无路到,晴岩一窍与天通。
留传剩见神仙迹,开辟冥思造化功。
九载名山五度过,山容霭霭势峨峨。
洞穿海外飞仙岛,水接天中织女河。
白鹤盘风秋气近,紫箫吹月夜凉多。
圣贤志于道,朝闻而夕死。
回视名宦场,唾去如泥滓。
高风既寂寥,士俗皆靡靡。
小阁峥嵘在空谷,云是先生读书屋。
不见善和数千卷,空闻邺侯三万轴。
先生一去几经年,山色依然为谁绿。
大名垂宇宙,秀气发岷峨。
学比渊云赡,才方贾马过。
九朝资直笔,二子振贤科。
中山清赏好家风,父母犹能说此翁。
谁与画图传浙右,更馀诗句满江东。
日边纵识双凫舄,天上难留一马骢。
乃翁志欲卧烟霞,宅枕清江欲泛槎。
心地共知容渤澥,梦魂曾不到京华。
伯鱼久已闻贤训,魏子端能起外家。
未甘辛苦去朝天,故作逍遥陆地仙。
老子平生万事足,人间五福一身全。
厌看日月同奔骥,摆脱尘烦等蜕蝉。
戚闬疏恩厚,勋门积庆馀。
弓弯飞将臂,架插邺侯书。
六纛秦官重,三槐汉相如。
卓荦生清世,修藏结静庵。
才猷深抱负,经籍恣穷探。
枫陛除书早,芹宫丈席函。
凤觜鸾胶难续弦,双龙镜破难再圆。
阿婆二十已守节,新妇哭夫方少年。
大儿娇啼母心苦,小儿十月安知父。
开元进士王摩诘,文艺当时妙无匹。
诸王礼待若师友,赋咏相酬有裴迪。
大开别业蓝田间,终南溪壑相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