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新居未换一根椽,只有杨梅不直钱。


莫共金家斗甘苦,参寥不是老婆禅。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绿阴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


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


斜簪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

山中户户作梅忙,火齐骊珠入帝乡。


细织筠笼相映发,华清虚说荔枝筐。

溪流曲曲树阴阴,人语烟中觉坞深。


把定山僧同一笑,明年强健更相寻。

隔岁租园不计钱,杨梅海里过年年。


痴人只竞闲名利,那信三山是地仙。

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


小伞轻舆不辞远,年年来及贡梅时。

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越绝诸杨盛一时,与侬瓜葛不曾知。


老夫自笑吾衰矣,此客何从梦见之。


也解过江寻德祖,政缘作尹是丘迟。

梅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杨。


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


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绕齿柘为浆。

绿树越溪湾。
过雨云殷。
西陵人去暮潮还。

湖水烛溪环,杨梅烂木难。


白眉占西域,紫气满东关。


掌露千丸饱,江萍一斗翻。

西湖山下水潺潺。
满山风雨寒。
枝头红日晓斓斑。

徐侯嗜吴梅,健啖殊未阑。


喜气入新诗,脱手如弹丸。


遥想苍玉枝,尚带白露漙。

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子看。


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


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

饶阳接种江南少,越上楞梅天下无。


梅熟应同儿辈吃,有兄八十住东吴。

一月如绳雨泻檐,只言新竹渐多添。


岂知政负幽人腹,不放杨梅蜜样甜。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


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释名

求。

气味

(实)酸、甘、温、无毒。

主治

下痢不止。

五月梅晴暑正袢,杨家亦有果堪攀。


雪融火齐骊珠冷,粟起丹砂鹤顶殷。


并与文园消午渴,不禁越女蹙春山。

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项殷。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兴高团雪缀珍丛,弹火烧林一洗空。
驿骑不供妃子笑,冰姿犹胜荔枝红。
尝闻魏伯阳,铸丹会稽山。
功成试其徒,未欲泛与餐。
绐言丹入口,命尽不可还。
仙子遗丹满瑞峰,累累疑与荔枝同。
金婆传种移根异,火齐烧空满坞红。
鹤顶分丸凝晓露,猩唇结颗缀薰风。
去年南富杨梅熟,曾折青枝露颗垂。
今夜长塘灯下醉,独看红颗忆青枝。
炎官伞照涛江红,五月献果明光宫。
越人一枝古所重,蜀无他杨谱则同。
玄珠更将赤水浴,流火呈祥复王屋。
吾家里曲修家木,叶如海桐实如谷。
闻名谓是金作丸,见面恍惊珠夺目。
直将甘软换严酸,坐使筠笼荐金屋。
生与真妃姓氏同。
家随西子苎萝东。
谁道玉肌寒起粟,酒能红。
素餐无补愧朝簪,殿左分鲜感圣心。
触热到来船似马,退朝擎出价兼金。
高堂上献贻亲喜,讲席重遭觉岁深。
都城三伏暑方炎,天上分鲜我亦沾。
缄发紫泥留榼筥,香生青箬带冰盐。
南舟远贡来何数,北客初尝味更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