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


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

披鹿裘,枕白石,醉卧松阴当月夕。


寒藤夭矫学草书,天风萧森入诗律。


忽然梦上百尺颠,绿毛邂逅巢云仙。

君不见洛阳八节滩,未至一舍闻惊湍。
生绡六幅谁所画,入眼能令三伏寒。


又不见桐庐七里濑,溅雪跳珠舞澎湃。

髯龙夭矫欲飞去,百尺苍藤罗络之。


应笑此翁才不进,故将老气起吾诗。

种玉餐芝术不传,金丹下手更茫然。


陶公妙诀吾曾受,但听松风自得仙。

老不能闲莫笑予,五千言岂世间书。


青松折取当麈尾,为子试谈天地初。

自扫松阴寄醉眠,龙吟虎啸满霜天。


却思初到人间世,似是唐尧丙子年。

南渡诚草草,长沙慰艰难。


终风霾八表,半夜失前山。


远公香火社,遗民文字禅。

道士抱琴松下行,松风入耳清凉生。


石梁苔滑不可上,潭水泠泠学琴响。


琴有意兮水无心,水中有龙能听琴。

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


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晨兴思出游,茫然惑所向。


或云刺梅园,景物颇萧旷。


入门苔色净,到眼杂花放。

括子松,知几树,黛色遥遥入云际。
上人弹琴坐其底,十指引出七条水。


松清琴妙听者寒,松叶堆翠成高山。

夕照不曾残,城头月正团。


霞光翻鸟堕,江色上松寒。


市客屠俱集,高空醉屡看。

夜扣僧房觅涧腴,山童道我吝村沽。


未传卢氏煎茶法,先执苏公调水符。


石鼎沸风怜碧绉,磁瓯盛月看金铺。

一株松下一茅屋,何处山中此景无。


煨芋老翁常闭户,世人从此画成图。

隐囊纱帽对传卮,宛似袁公步屦时。


屋后梅花堪尔供,庭前柏子是吾师。


从知矫凤冥高汉,偶为将雏绕故枝。

宣和天子开南苑,画史当时皆妙选。
王孙公族总好此,精绝谁知赵希远。


君不见开元之中世称文,宗室亦有李将军。

幽栖出尘表,空翠连松竹。


袖得碧苔篇,闲来石上读。


日暝欲忘归,山空人转独。

十丈苍皮带雪僵,山云归晚泊书床。


不缘曾读离骚熟,兰亦欺人未肯香。

城根吐广场,偕寻忘南北。


碧草连无垠,日气翻野色。


篱落转花径,丛菊自成国。

人皆束缚夘申时,我独园居不必归。


最是苍寒堂下好,乱松稍上看云飞。

春雨朝朝长绿波,桃花时节鳜鱼多。


遥知松下投竿者,定是当年老志和。

青山白水非新故,宜月宜风亦偶然。


阅尽死生情未瞥,闲看春色觉时迁。

出岭三春百念休,溪山云月两淹留。


松花满地何人去,谁谓高年不白头。

花瘦松脂毓,根盘兰叶张。


春霜难损色,夜月暗生香。


高荫朝昏静,深藏臭味长。

春兰松下放,弱质倚松盘。


岂易承春暖,曾经怯岁寒。


枝蟠香自结,月照影成澜。

丹崖白石之间,有松屹立当林关。
伊谁盘礴坐其下,矫首似看云中山。


白云自飞山自远,神气冲逸清而闲。

丹崖翠壁三千尺,白发苍颜一老翁。


但觉弦中写流水,不知天外起松风。

松下行吟者,翛然不可呼。


影临秋水迥,兴与暮云孤。


石角栖书帙,花阴散酒壶。

城市何年别,烟霞尽日闲。


松潭明月上,把钓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