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


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端令倚悬槛,长望抱沉忧。


宁知故园月,今夕在兹楼。


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

山阳遗韵在,林端横吹惊。


响迥凭高阁,曲怨绕秋城。


淅沥危叶振,萧瑟凉气生。

江城小馆共飞梅,笑值高楼向夕开。


百鸟投林天未暗,万山戴雪月将来。


盘堆藕蔗供我饮,字绾龙蛇待律猜。

高柳横斜,冷光凌乱摇疏翠。
露荷珠缀。
但见鸳鸯睡。

楼角聚寒鸦,江氛掩夕霞。


乱云方似叶,冻雨未成花。


天意怜贫士,人情向酒家。

晓下甘泉山,暮宿山下院。


诸贤翕然臻,杏树坛边苑。


超然得予情,楼高原底平。

园亭已觉晴檐暖,楼上东风尚峭寒。


燕垒泥乾芹菜老,蜜房香满杏花残。


诗怀正似晓山好,酒量不如春水宽。

五月忽风雨,池阁凝清香。


潇骚平野望,踯躅北窗凉。


幽径少行迹,列树俨成行。

中夜虚天静,巍栖月迥明。


乾坤独老眼,时序故山情。


度汉光难灭,兼星照愈清。

避俗时观眺,登高复此楼。


山连越隽尽,海接风云秋。


石室留丹诀,仙槎泛碧流。

登高心易折,望远思难穷。


万柳风新碧,千花雨较红。


乱山吹夕燧,绝壁堕晴虹。

近人惟有月。
算高楼天远,和他谁说。
登临倦游睫。

危楼杰立潭府雄,仰望惊瞿何穹窿。
擎以八柱真良工,恍如木天移海东。
扶栏三级横复纵,八窗交映光玲珑。
潮平溪畔雨初收,一棹看花西海头。
天产异兰元五颖,客怜新爽漫兹楼。
晴晖影泛枝枝玉,晚径凉生叶叶秋。
不醉如何。
金樽满、抬头且劝嫦娥。
看今看古,为问可也愁么。
高坐楼中云作衣,夜来亲见郑安期。
无情最是峰头鹤,不为游人住少时。
下山却是上山泉,欲饮还须在水源。
不信诸君泉上看,千条万派落前川。
不携尊酒上山来,只酌龙泉水一杯。
泉水自清人自酌,不愁心地有尘埃。
下山云雨上山晴,谁道山云亦有情。
却似道人心一片,无来无去又无生。
白云朝去暮来还,一去一来俱在山。
十载离家不知返,而今始觉泪痕斑。
高山心自下尘寰,复有南楼在此间。
闲坐楼中门尽辟,白云朝去暮来还。
清晨凝望处,缭绕自成围。
荔熟浑疑火,荷翻可作衣。
疏烟笼树浅,初日照林微。
闽客不见雪,流霰在鸣琴。
兹晨何飘瞥,快作崩山音。
七弦正凝结,万象回幽阴。
皋桥流水带城皞,庑下何由见隐沦。
逢世生涯无奈老,浪游心事况禁春。
谁堪去去因人热,已觉拘拘损我神。
小楼烧烛了残棋,是我孤舟欲发时。
千里宦情双鬓改,十年心事故人知。
闲推甲子怜衰态,醉折名花续旧诗。
断虹收宿雨,野色卷帘浮。
风起孤村暮,烟深远树秋。
山光明日脚,帆影破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