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春风二月时,道傍柳堪把。


上枝覆官阁,下枝覆车马。

剧孟不知名,千金买宝剑。


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绿。


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靡靡岁年晚,肃肃霜露霏。


君子不遑处,四牡来騑騑。


月出方皎皎,我心恒依依。

日西来到洛阳城,下马桥边信步行。


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从横。


风吹渭水秋砧急,月满秦川夜柝清。

寻常西望故园时,几处魂随落照飞。


客路旧萦秦甸出,乡程今绕汉阳归。


已过巫峡沈青霭,忽认峨嵋在翠微。

严飙卷枯藿,霜隼厉狄翮。


翩翩骝马子,意气一何赫。


朝驰上东门,暮遍洛阳陌。

桃花马,金络头,白面郎,紫貂裘。
三月洛阳道,垂柳荫清沟。


沟水东流不记春,花开花落几回新。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三月一得书,始知去君远。


开缄见无恙,豁达百虑展。


秋风催时节,摇落岁向晚。

洛阳风景实堪珍,到此经今三纪春。


无限欢娱荣乐事,一时回施少年人。

洛阳风景实堪夸,几处楼台处处花。


尽是齐王修种得,如今惆怅似无家。

行歌声里落梅风,烁烁华灯万盏红。


何似吾师方寸地,一轮明月小参中。

北望中原万里遥,南来喜见洛阳桥。


人行跨海金鳌背,亭压横空玉虹腰。


功不自成因砥柱,患宜预备有风潮。

苏秦辩口人共知,黑貂敝尽朋旧疏。
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


贾生才调天下奇,几年献策承明庐。

【其一】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迢迢洛阳道,日暮正飞花。


公子青丝榼,王孙白鼻騧。


骑吹金张宅,歌钟赵李家。

二百年来画花卉,吴中沈周称第一。


颉颃并数陈生淳,不事丹青祗水墨。


天机一派掌上流,尽扫铅华露风骨。

洛中人物好,磊磊实过名。


和气春浮动,新诗玉琢成。


相逢交义重,一笑世情轻。

戴花刘监,算耆英会上,与吾同岁。
伊洛山川今如古,人事几番兴废。
梦枕初残,黄粱未熟,已换人间世。

草树萋圆未似秋,孤蝉低咽怨清游。


车声历鹿河声死,碾破西行五日愁。

杜陵曾吟至后诗,我今客远愁归迟。


蜀中想重洛阳忆,江上亦起钱塘思。


地异心同一今古,风饕雪虐共路岐。

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度瑶琼。


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陈横。


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屿晚分明。

素衣变尽岁仍除,京洛风尘感慨馀。


三士功名今若此,千秋词赋定何如。


于时自乏纵横䇲,忧国难陈痛哭书。

周汉经营迹未遐,山川形胜最堪嘉。


前瞻阙塞千寻出,旁逗伊流一派斜。


子晋凤笙调夜月,宓妃罗袜映朝霞。

河山天地此中州,千古风云拥上游。


王气不消天正远,元功犹在水常流。


几时荆棘铜驼巷,何处隋唐五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