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雨霁众山秀,孤云散奇姿。


念知朱明始,爱此午景迟。


居闲敢自逸,隐几玩文词。

薰风动嘉树,日夕成清阴。


上有枝间鸟,知时为好音。


阳春事已往,桃李不可寻。

当年唐殿阁,何似道人庵。


闲日长如此,薰风来自南。


清香吹不断,大暑故如惔。

辇路薰风起绿槐,都人凝望满天街。
《云》《韶》杳杳鸣鞘肃,芝盖亭亭障扇开。


微雨过,绝纤埃,内家车子走轻雷。

熙朝长化日,昼漏午沉沉。


铜羽光吹动,花阶燠气侵。


奇峰飞近关,霁霭散高林。

舜殿南风何太好,阜财解愠意相仍。


五弦琴内声初起,三尺阶前教已兴。


比屋有民皆长养,康衢无处不薰蒸。

青莲滴沆瀣,本是清凉界。


南薰入古殿,四座生灵籁。


胜会集群贤,披襟仍解带。

北窗吟啸日,凉吹不须期。


荷气初闻处,帘钩欲动时。


幽从林杪度,清向瑟中披。

身世如浮云,百年一飘忽。


古人事业在,已腐蒿里骨。


惜哉薰风亭,劲翰俨突兀。

台殿元虚敞,披襟更纳凉。


飙含槐柳色,气袭芰荷香。


解阜歌虞帝,清泠快楚王。

永日宁逃暑,微风入户来。


炎威三伏失,爽气二仪开。


暗度过新竹,轻飘动午槐。

此日无人式怒蛙,曹蜍廉蔺径庭赊。


尽从灞水看杨柳,只有濂溪爱藕花。


管取寸心刚似铁,不妨多事乱如麻。

不信庄生是谬悠,庄书看罢倚南楼。


胸藏沧海有馀量,气逼南山更出头。


千古荣枯归野马,一枝安便是蒙鸠。

蹄涔那可较天池,欲谢蹄涔未冠期。


吟看秋山诗骨耸,醉听春雨酒杯迟。


鸡能搏击应留距,蚕自萦缠漫吐丝。

弯弓曾挂扶桑东,白首行藏有朴忠。


道在却惭甘画地,时违端不谬书空。


鹤鸣声隔尘埃外,兰朽香留棘艾中。

只今海宇未全春,肉食偏惭草莽臣。


贫定已嫌东郭履,老来惟爱华阳巾。


暖姝敢谓真知道,委顺谁云不爱身。

近鴳蓬蒿也自安,寻常波泽大鹏难。


洪纤在物初来定,宇宙饶吾一掬宽。


论伯论王还论帝,非扬非董亦非韩。

夭矫古松树,栽培禁苑中。
祝融宣仲侣,偃盖引南风。
鸳瓦声初起,虬枝势暗通。
天孙夜剪银河水,散作琪花满林卉。
平湖万顷如月明,老龙惊舞澄潭里。
我昔钓雪苍苔矶,饱吸清气归吟脾。
忆昔曾同泛烟艇,特访绶溪良夜景。
皓月含秋镜一轮,晴波漾彩金千顷。
萍梗飘零苦不常,又从云路同翱翔。
赤日烧空方六月,石室招提最清绝。
熏风习习起岩阿,爽气萧萧满林樾。
林君自是人中仙,寻幽惯醉薰风前。
世人皆苦热,我独受清阴。
欲向南风祝,朝朝入舜琴。
树带千岩色,人乘九夏风。
岂无招隐意,谁与献诸公。
木末薰风起,偏来面上吹。
不知今日趣,何似北窗时。
微风起青蘋,吹入芙渠畔。
翠盖相招摇,红妆争历乱。
伫观绰约姿,忽讶天香荐。
山萝高卷石桥濆,紫塔幢幢拂五云。
雁影昔年还北渚,龙吟此日动南薰。
歌钟清彻流风转,舞扇瞻回落日曛。
筑室最高处,轩窗八面通。
凿山流乳液,开户纳薰风。
巾履随凉设,茶瓜与客同。
微风起青蘋,吹入芙渠畔。
翠盖相招摇,红妆争历乱。
伫观绰约姿,忽讶天香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