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的的秋花倚涧泉,清尊华发共流年。
老人乐事无如此,海屋仙桃空自传。
坐分更漏亟开先,日揭中天水在川。
封草忽愁春露湿,碑台重见暮云连。
坐超与子虚颜卓,反筑于场劣赐贤。
白云古洞经三变,变入尼山亦快哉。
坐玉江楼移旧榻,著书云路有新台。
九龙混混源头出,双蝶翻翻天际来。
山颓木蒌几星纪,日抱遗经卧蓬累。
敢将己物并蘧庐,黄鸟丘隅难共止。
昔云见圣未克由,前参衡倚谁真修。
忆予湛夫子,看山酬夙缘。
行年八九十,两陟衡岳巅。
紫云开讲院,丹壑引流泉。
泰山忽东摧,沧海还桑田。
人事有废兴,千古理亦然。
昔我湛夫子,韶阳舣归船。
长江纵一叶,飒然御天风。
凌晨出层城,信宿龙潭东。
崇楼瞻斗岳,匝院长麻蓬。
时事百忧逼,放下还全休。
况兹得归来,驾言值高秋。
罗浮两股合,猿鹤故悠悠。
千金重一瓢,借我中流度。
觉岸倘先登,游刃与时措。
东西南北辕,适国为大道。
万仞峰头一振衣,雪睛烟树半霏微。
祝融捧出南天日,紫盖平连赤帝畿。
紫云开院已多年,衣钵衡阳得几传。
千里我来江上望,恍如真境忽参前。
岱岳每瞻台极北,和风人在庆云间。
抠衣尚愧升堂步,何日崇登绝嵿山。
仰之已弥高,行亦无迹辙。
默识尼父心,敢肆丰干舌。
丹峰突出鸿蒙外,瑞霭氤腾紫翠间。
太乙老翁盘石坐,万年台杞祝南山。
波转星移动,台高坐若浮。
潮平霏细雨,天远望归舟。
风急涛声冷,鸥鸣海气幽。
大孝由来儿傍母,一官今日母趋儿。
八千里路波涛险,饭是胡麻亦可悲。
岁事多因荆楚俗,无端送旧与迎新。
闾阎总趁笙歌乐,云物何劳占候勤。
爆竹先声知腊尽,屠酥半醉觉年分。
一年新似一年新,斗柄依稀又建寅。
独自阶除望云物,满天星宿上吟身。
笙歌入夜欢声沸,拜舞明朝玉几陈。
高秋晴景适相牵,野寺重寻破衲禅。
山桂得霜滋老辣,野花临水尚新鲜。
清商合律公先调,大白长浮我亦眠。
古松萝葛蔓相牵,废寺旁遗只小禅。
桃李东皇先割爱,鳙鰅僧舍为烹鲜。
流觞合待稽山记,醉石还留处士眠。
逊节捐留务,明心抗朴忠。
望隆三立上,功自四时中。
朝著归清议,邦人识素风。
十年江国梦,一棹蠡湖秋。
逗野裴堂绿,纡山谢宅幽。
有怀知独咏,无事忆同游。
只影天南无伴侣,九旬两度下西泷。
壮年风韵今犹是,良夜月明歌更长。
衡岳白云添五色,江门清派满三湘。
高山千载瞻前哲,庭宇经营信有心。
门户森然廊寝异,阶除宛似奥堂深。
虹垂两涧清殊派,屏展诸峰碧万寻。
百代真儒共此祠,溪蘋涧藻具威仪。
三香手献烟如缕,一脉心传道若丝。
古洞浮岚青霭霭,山堂芳草绿依依。
龙之德,光明峻极。
时潜而潜,九泽修髯。
时起而起,敷天化雨。
龙之归,冬烈秋凄。
雨雪其霏,清霜疾威。
寒气总来,何草不萎。
龙之骧,蹈厉奋扬,伸缩翕张。
电裂碧空,奕奕其光。
迅雷震之,震惊四方。
龙之起,德施斯普。
日照其鳞,云曳其尾。
下水上腾,和风甘雨。
龙之潜,或潜在渊。
匪江匪汉,瀚渤弥漫。
江门之渚,游洋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