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已仕因循已过三,买田归去不须参。


高明渐拟凌清汉,皎洁方知在碧潭。


试酌甘泉来觉晚,已跻绝顶尚犹贪。

白云深处称禅栖,便访云关一觅题。


密雪埋溪僧未扫,韶春入树鸟光啼。


三间静室依然也,五载流阴亦迅兮。

久向憨狮子,今来见影堂。


白云何处去,闲却半间房。

秀野班春过梵宫,贤僚况复肯相从。


风缘御寇来幽穴,云为渊明出远峰。


柳色直将波共绿,花光疑与酒争浓。

世传三穴起长风,此理诚难识所从。


觉性未能参七祖,禅扃聊欲访千峰。


桃溪溯日红霞烂,麦陇酣春翠浪浓。

不到白云今几秋,幸陪骢马得同游。


青山绿水仍依旧,涧草汀花不管愁。


万里乾坤归眼底,百年忧乐到心头。

风霜高洁天意寒,扪萝石壁不作难。


跻攀古寺地陡宽,中有定僧琐玄关。


静听鸟声人意闲,六尘扫除法观还。

扶舆窈窕入山家,一道溪流浅见沙。


春色不因寒意少,冷烟和雨澹梅花。

寻僧到白云,便觉远尘氛。
古道少人迹,流莺处处闻。
泉声归涧寂,山色过桥分。
道林说法处,应在白云边。
宴坐度小劫,冥观入大千。
诸天花雨遍,双树慧灯悬。
崇岫控越徼,巍镇峙郊甸。
崒嵂亿劫馀,迢递百里见。
疏岭何岑峭,阳林郁蓊茜。
拂驾凌松梁,扪萝依化城。
望穷飞鸟前,殿瞰翔鶤平。
蜿蜿峰相拒,漫漫海东倾。
风尘吾自厌,猿鹤遂为群。
一枕到明月,千峰卧白云。
疏钟花里度,清梵夜深闻。
幽人澹如菊,对菊爱幽人。
密蕊经霜净,繁香入酒新。
栽依无树域,开并散花晨。
行行上翠微,石径野棠飞。
采药逢仙侣,闻钟起道机。
天空双鹤度,山静一僧归。
楼阁四檐合,松萝一径分。
微风传夕磬,疏雨引朝薰。
人世几沧海,青山自白云。
寂寞白云寺,当门好鸟鸣。
日高山雾薄,风定树烟横。
岩底闻人语,墙头落涧声。
古寺沉沉昼日长,泠然清响发僧房。
昭君别去颜如玉,苏武归来鬓已霜。
山水无端言尔志,炭冰何事置吾肠。
踏破苔痕一径斑,白云飞处见青山。
不知浮世尘中客,几个能知物外闲。
宛转溪流石径斜,招携只履到僧家。
缸挑银粟三更火,座拥金莲万劫花。
□动□因风起灭,灯传不用□喧哗。
扪萝扣禅关,长啸青云巅。
山开西北日,水豁东南天。
凉叶散虚席,暝林啼清猿。
芙蓉千仞倚层空,蹑屐扪萝有路通。
十二琼楼连碧落,三千金界散洪蒙。
天边忽洒仙人露,槛外长吹玉女风。
洗泉凡几叠,不觉庋云高。
密藓飞炎雪,低松散海涛。
人天多聚锡,星汉想容舠。
梵王宫殿静沉沉,使节乘闲访道林。
蕉叶绿齐山路狭,松花香落野坛深。
明窗净月窥禅意,白石清潭见佛心。
梵宇峨峨出半天,数声清磬发孤烟。
林间玉露凋红叶,池上秋云霭白莲。
谁更磨砖能作镜,自须求佛苦栖禅。
云廊钟动寺门开,驻马徐吟步绿苔。
自信浮生长是客,谁言明镜亦非台。
岩前伏虎先降锡,海上归僧晚渡杯。
石磴盘空山寺高,扪萝徐上不辞劳。
尘心业已降金偈,佛法从教演布毛。
祇树秋声鸣坠叶,雨花香气袭吟毫。
登登山路漫停骖,野寺霜前叶半酣。
诗景且寻陶令社,禅心休问普明龛。
香残双树含轻霭,雨歇千峰起嫩岚。
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
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
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
翠竹苍梧高百寻,虎溪径转六桥深。
穿云石磴晴犹湿,碍日松梢午亦阴。
坐对飞泉溅落叶,听残夕梵彻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