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踏破苔痕一径斑,白云飞处见青山。
不知浮世尘中客,几个能知物外闲。
看竹名园过子猷,登仙今拟凤凰游。
同时并结黄金绶,作赋齐登白雪楼。
天爱郎星清伏日,地怜王气接丹丘。
高坐楼中云作衣,夜来亲见郑安期。
无情最是峰头鹤,不为游人住少时。
下山却是上山泉,欲饮还须在水源。
不信诸君泉上看,千条万派落前川。
不携尊酒上山来,只酌龙泉水一杯。
泉水自清人自酌,不愁心地有尘埃。
下山云雨上山晴,谁道山云亦有情。
却似道人心一片,无来无去又无生。
白云朝去暮来还,一去一来俱在山。
十载离家不知返,而今始觉泪痕斑。
高山心自下尘寰,复有南楼在此间。
闲坐楼中门尽辟,白云朝去暮来还。
忽雷曾说郑中丞,不似女郎楼上听。
此日白云推却处,痴翁清赏倚银屏。
向来同览赤城霞,山寺吟行石径斜。
来往风流成二老,文章交好属通家。
平安屡问东桥竹,寄远曾将小院花。
自作茧窝人已仙,白云明在尚悠然。
登楼作赋伤今日,荷锸携壶思昔年。
栏倚长空秋见雁,林藏积雨夜啼鹃。
去年元日夷山曲,今日樵山仍自看。
削壁恍疑接笋见,飞湍将并九溪寒。
侵坛细草春已动,应节芳樽谁与乾。
懒性常畏人,颇与山灵遇。
丘壑泊朝市,处世各有慕。
敢云托清修,泉石遂成痼。
登林地迥三城尽,紫翠烟深一径微。
云净九龙依洞出,台空孤鹤向人飞。
千山佳气平临目,万壑凉飙故拂衣。
浙东陈叔起,挥洒异尘寰。
思入烟霞窟,功移造化关。
芳名唐棣并,逸驾董元攀。
石室初开且放歌,樽前词赋有羊何。
窗含翠色秋厓静,门落寒声夜瀑多。
旅雁带霜来洞口,海云催雨过山阿。
宛转溪流石径斜,招携只履到僧家。
缸挑银粟三更火,座拥金莲万劫花。
□动□因风起灭,灯传不用□喧哗。
为挹仙踪拄碧筇,白云峰接紫云峰。
山连罗障秋涵郭,寺挂流霞暮隐钟。
落月未归珠树鹤,飞泉常护法池龙。
扪萝扣禅关,长啸青云巅。
山开西北日,水豁东南天。
凉叶散虚席,暝林啼清猿。
俯仰成何事,浮沉寄此身。
无家逢寺好,多病见僧亲。
夜久霜欺客,庭空月碍人。
洞主何年开胜地,故人此日共清歌。
石炉缥缈香烟细,云磴纡回王溜多。
鹿洞风花瞻具美,兰亭觞咏问如何。
青山欲转绿溪回,古木春云掩复开。
不识桃源在何处,但看流水落花来。
振衣扶杖蹑高峰,四望群山尽仰宗。
深树日晴多鸟语,古潭云暖有归龙。
林泉胜概今全得,城市心情觉尽空。
水薄疑将解,坐来清复凄。
柳黄花不笑,山绿鸟无啼。
去絮惊生栗,当窗怯欲迷。
叠涧层峦石径斜,云林回抱地仙家。
绿漫九洞潇湘接,红烂千山踯躅花。
谷鸟栖飞啼薜荔,寺僧来往在烟霞。
世事惟尊酒,清狂寄海东。
濯缨千涧里,步屟万花中。
放杖留青草,将衣挂碧松。
芙蓉千仞倚层空,蹑屐扪萝有路通。
十二琼楼连碧落,三千金界散洪蒙。
天边忽洒仙人露,槛外长吹玉女风。
侧径萦崖入,虚空小洞衔。
雪飞初夏瀑,烟锁半晴岩。
炼药安金鼎,藏书发石函。
洗泉凡几叠,不觉庋云高。
密藓飞炎雪,低松散海涛。
人天多聚锡,星汉想容舠。
瞻彼樵苏云,出门天未曙。
行行至山阿,云寒衣罽絮。
弃囊倾浊醪,兼之祛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