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四海膺门峻,亲承二纪中。


论交从父祖,受教自儿童。


山岳千寻上,江河万折东。

异时忧世士,太息恨才难。


每见公身健,犹令我意宽。


雕零竟何极,回复岂无端。

忆昨趋湘水,公归问锡山。
惜时为俗累,欠往拜师颜。
不复亲温厉,畴其念险艰。
自入乌公府,受知三十秋。
水鱼承雅眷,风鹤记良筹。
一意人才进,平居国事忧。
渡江无故老,文武少全材。
金玉其相者,朝廷有几哉。
銮坡资润色,虎帐壮规恢。
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
厚德千钧重,明时一鉴亡。
金节煌煌柅使辀,华清胜绝许陪游。
东来渭水晴光动,西望长安翠霭浮。
休羡青山供秀句,好归黄閤告嘉猷。
异邑阻登门,因风辄寄声。
方驰咫尺牍,已奠两间楹。
模仿楚人些,摩挲白傅铭。
兰省冠时英,清华晚遍更。
有年尤有德,全节复全名。
世袭乌台誉,身辞鹓阁荣。
成都一都会,千里带坤维。
自昔公坐啸,至今人去思。
朝廷慎东注,方面要安绥。
山藏佳处竹藏庐,见说离家百里馀。
已矣空求真学士,伤哉闲杀老尚书。
后生自恨登门晚,壮岁宁忘跪履初。
短檠铁研用功深,万卷蟠胸不辍吟。
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
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
片言寤主上亨途,几向专城佩左鱼。
羊陆遐冲虽坐折,高文宿愤竟谁摅。
平时屡草千言奏,垂绝犹腾八难书。
身名俱泰老尚书,叱驭宁辞万里途。
两地恩荣真赫奕,四川父老定欢呼。
乖崖袍带今重见,清献琴龟我更无。
万个筼筜一草庐,伤心埋璧十年馀。
革声谁听尚书履,金榜空悬少保书。
无复遗音追正始,尚传新作过黄初。
昔幸参朝列,于公更有连。
规模包世界,风义薄云天。
送别诗犹在,贻书墨尚鲜。
英略古无对,外庸今最良。
众方期共政,人已叹云亡。
不听尚书履,犹怀太守章。
籍甚张京兆,精神满腹中。
才高解牛刃,手敏运斤风。
河浒恩波远,廛间狡穴空。
天分已高明,乐哉贤父兄。
勋名希葛亮,问学本诸程。
襟满英雄泪,琴亡手足情。
道学不尽试,功名祇绪馀。
立朝惟正色,荐士有遗书。
百赎嗟无及,九京谁与居。
蚤岁声名大,婆娑始遇时。
难兄屏隔坐,令子桂芳枝。
人望还为用,天胡不憗遗。
制阃诗书帅,公朝侍从臣。
身能全进退,人可得疏亲。
曳履声犹在,持衡迹遂陈。
梦帝资良辅,生申恊圣期。
妙龄谈国体,初筮得家规。
侃侃当官色,循循待士辞。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
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贱子甘藏拙,无心学草玄。
自然多坎壈,不是乐盘旋。
骨秀类天人,神清若岩电。
寿与山岳齐,造物兹可见。
温旨再褒荣,王人就咨谂。
早晚诏公归,馀波润群品。
姓字本无双,山林今见一。
动必合礼经,心焉在王室。
僎升时许同,孟马宁处后。
人特诵谦光,我独知德厚。
仗节朔庭回,建议光明入。
尽得强敌情,何人敢轻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