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馀。


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碧山深处锁烟霞,近筑层台礼法华。


隙地遍栽黄阁老,清池多种白莲花。


凭高望远疑无地,入谷逢僧便当家。

牢锁重关秋复秋,无端移住此峰头。


一双白鸟啼红树,两角肥牛饮碧流。


叶上新诗风肆好,花间残局雨初收。

则公爱山有奇癖,不住仙城住韶石。

悠悠行路客,折尽岭头梅。


怜尔得真性,何天可借培。


隔墙人踯躅,薄暮鹤徘徊。

散木已如此,交衢顾亦稀。


谁能别薰莸,徒自惜芳菲。


九里远复远,一香微更微。

丰乐有真诀,善生良不殊。


护根如韫玉,惜叶似藏珠。


形影不相假,斧斤何处无。

所居城里寺,如在雨花中。


密荫迎斜日,馀香散远风。


上膏窍混沌,天籁契参同。

东园老词客,一见一摩挲。


密约迟云水,新诗留薜萝。


故山成久别,此地偶同过。

爱此秋窗静,窗前花发时。


偶来快幽赏,别去有遐思。


城市迹如寄,烟霞性不移。

到岸宿源头,源头乃吾庐。


自兹达朱明,近可卅里馀。


插柳妨前江,围竹背后畲。

讲堂一悟天开,上起亭云高台。


台下三千弟子,梦想觉山归来。

樵麓有高峰,大科之初程。


峨峨入云汉,天柱同峥嵘。


于兹作小歇,天阶何乃名。

罗浮岂云远,飞盖忽神游。


此神岂在远,只在我念头。


天字晴光散,天尽云阴浮。

马斛山如戏我前,双飞蝴蝶来青天。


一曲泬㵳人不和,自歌自拍安期肩。

万青一色拥柴门,九曲六流同绕村。


山水不知行客老,年年芳草游王孙。

白云洞口上唐村,似有唐尧旧俗存。


凿井耕田忘帝力,十家鸡犬共篱门。

龙泉元切大科僯,同覆樵颠一片云。


尺五天中连卧榻,龙泉科巅不须分。

山下涓涓石下泉,惟应与尔洗心言。


先生已在忘言处,一任滔滔赴大川。

紫云在云外,幽居紫云里。


空谷烟萝深,深藏配君子。

精舍生吾兴,披图不自堪。


回辔上船去,长留忆蠡南。

山人爱长生,辟谷亦云久。


何以济朝饥,紫芝大如手。

一室绝纤尘,炉烟贝叶经。


每呼明月至,常遣白云扃。


竹色侵虚幌,荷香袭小亭。

精舍岩西拟一台,松高竹密路斜回。


草庵半属袁郎了,好带茶园一匮来。

翛然文室卧楞伽,一枕江南兴未涯。


三十六陂春水色,画船箫鼓载吴娃。

五岳行踪僻,三山去路遐。


何如北窗外,坐卧九莲花。

支筇上寒山,石磴连云陟。


兰若无人声,禅关堕黄叶。

典尽鹴裘易水浔,高台何处问黄金。


一枝吾自安幽谷,全树君犹借上林。


庑下伯鸾逃世念,垆头司马倦游心。

精庐何自布金银,白足西飞事已陈。


鹿苑乍施焚后像,龙池重现劫前身。


空门色相元无住,净土庄严合有神。

精庐聊十尺,坐啸建溪湄。


暂挂中丞笏,闲挥太傅棋。


野花苍鹿献,林果白猿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