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樵入千岩静,松含万籁寒。


儿童给行李,藜蓧对衣冠。


小槛聊防虎,时来即解鞍。

紫阳庵在瑞石山。
其山秀石玲珑,岩窦窈窕。
宋嘉定间,邑人胡杰居此。

紫阳山下紫阳翁,今住闽山第几峰。


退院归来罢行脚,被他强占一江风。

楼观飞惊。
好山环翠屏。
谁向山中讲授,朱夫子、鲁先生。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

紫衣明主赠,归寺感先师。


受业恩难报,开堂影不知。


松风欹枕夜,山雪下楼时。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晦静先生甲戌榜,元章先子幸同年。


升沉一付六如梦,休赋青云紫陌篇。

孝子不愿为高官,履危未必亲心安。
孝子不愿食厚禄,移此禄为亲之福。


亲家堂上太夫人,九九之算饶五春。

水绕芝山过紫阳,倒流不解上南昌。


两家俱有传灯子,始信真源气脉长。

息存东涧三汤老,文我平生尽见之。


身到黄龙山几度,却惭欠读惠璋碑。

黄鹤矶头百战尘,黄龙诗刻尚如新。


终然岘首碑安在,羊祜元非死朽人。

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山好邻书塾,溪翁割钓矶。


许时为客久,长是送人归。


子去青衿喜,吾衰白发稀。

昭代英髦盛,文儒气数还。


天明黄道日,地重紫阳山。


斗食三年内,孤灯午夜间。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


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


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

石路崎岖唤渡船,松萝穿尽望中烟。


缪为白发二千石,轻别紫阳三十年。


洞冷敛心归酒地,阁虚携眼上诗天。

纷纷肉食笑儒冠,赖有吾徒耐岁寒。


心远要期来哲共,眼高不受俗书瞒。


樽前笑语窥胸次,灯下工夫见笔端。

乾淳以后学无师,嘉绍厌厌士气衰。


何等淫辞南岳稿,不祥妖谶晚唐诗。


三风盍遣郑声放,一日忽惊周鼎移。

钱塘湖上试经过,便似秦淮玉树歌。


突兀楼台新佛刹,依稀灯火旧沙河。


士皆戎服骈鞍马,女尚宫妆拂黛蛾。

儒风扫地久堪哀,谁与前朝养祸胎。


真魏无年乔郑寿,杜游不作董丁来。


游魂葛岭人方醉,转盼陈桥业遽灰。

战鼙征骑汹人寰,此道烟昏雾晦间。


万世难磨朱氏学,一官来管紫阳山。


穷冬硕果何曾食,沧海明珠不再还。

天风吹我登鳌峰,大山小山石玲珑。
赤霞日烘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芙蓉。


飘绡云起穿石屋,石上凉风吹紫竹。

吴峰顶畔市烟霏,裁脱红尘便翠微。


城外春山城里色,树根流水树头飞。


逶迤踏月疑沾屩,䆗窱藏云暗湿衣。

南朝名士富仙才,追步东乡遂不回。


丹井自深桐暗老,祠宫长在鹤频来。


岩边桂树攀仍倚,洞口桃花落复开。

此行许老亦津津,连夜催将雪树春。


溪隔更无尘土事,山矜便识谪仙人。


云依栏过香仍湿,墨带冰磨句转新。

丹壑断人行,琪花洞里生。


乱厓兼地破,群象逐峰成。


一石一云气,无松无水声。

西风凄紧未成霜,拄杖横拖访紫阳。


绕郭溪山千古胜,泛杯萸菊一时香。


鬓边有雪身还健,笔底无尘句不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