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指当人前,不见泰山高。


离娄闭目时,讵可察秋毫。


至人用心镜,万物不能逃。

木天临翠辇,鸳侣集华簪。


广学心常切,因文道可寻。


横汾阴岂昔,来泮水犹今。

抚序权居北,占星壁在东。


斯干歌翰苑,于乐鬯儒风。


改殿当年异,登瀛此日同。

把卷微吟辄断肠,一生同病只冬郎。


分明坐久槎逢斗,不待归来海已桑。


无限幽情随暮雨,几多清泪湿红芳。

天寒日短乌鸦啼,江空野阔黄云低。


村南村北人迹断,山后山前玉树迷。


歌楼酒香金帐暖,岂知篷底鱼羹饭。

忆昔登天府,文华萃帝乡。


俊才鱼贯列,多士雁成行。


宝剑悬秋水,骊珠耿夜光。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


免令汨没惭时辈,与作声名彻举场。


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布帆无恙出云间,泖色峰阴相对闲。


任使子猷归兴发,那能不访大何山。

糟丘欲颓酒池涸,嵇家小儿厌狂药。


自言欲绝欢伯交,亦不愿受华胥乐。


陆郎手着茶七经,却荐此物甘沈冥。

昨遇何翰林,宛如李供奉。
离披宫锦袍,错落琉璃瓮。


自言长干娇小娃,纤弯玉窄乾红靴。

何家食品旧堪厌,新议成来似稍廉。


我自清斋布袍客,不妨唯有水晶盐。

拂袖公车成隐心,玺书元解觅山深。


逃名不作唐供奉,得句还称李翰林。


老向唾壶翻击节,愁来挟瑟问知音。

才艺张平子,风流贺季真。


纵新文苑传,无复语林人。


身老收书癖,家馀纵酒贫。

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


昔朝曾侍玄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


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

家近湘湖多紫莼,季鹰闻已作逋臣。


能争西子为乡里,莫继夷光作土神。


弟子偏多才藻女,先生故是滑稽人。

苎萝今日生才子,绝似施家又一西。


文砚定裁红粉石,墨香应注浣纱溪。


多钱方朔频辞帝,无子商陵不去妻。

江头忽作连枝会,两两舟中有雁行。


藉地正怜春草软,扬帆更喜海风长。


康成羽翼先三始,南屈渊流复九章。

紫洞江干邂逅时,兰桡相逐去迟迟。


空天忽接高鸿影,光露初含蔓草姿。


乌鸟终怀南海日,鸾皇频别未央枝。

榆柳开新焰,梨花发故枝。


辎軿隘城市,圭组坐曹司。


独对芝泥检,遥怜白马儿。

清晨待漏独徘徊,霄汉悬心不易裁。


阁老深严归翰苑,夕郎威望拜霜台。


青绫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如丝。


铜龙楼下逢闲客,红药阶前访旧知。


乱点乍滋承露处,碎声因想滴蓬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同。


新裁尺一诏,早入明光宫。


西斋何其高,上与星汉通。

星宫夜启苍官事,沈沈太阴雷雨。
海鹤倦飞来,选般阿嘉树。
灵姿谁共伍。

秋空如练瑞云明,天上人间莫问程。


丹凤词头供二妙,金銮殿角直三清。


方瞻北极临星月,犹向南班滞姓名。

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诏游。

四面看人随画鹢,中流合乐起眠鸥。

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

冉冉烟城袅,飘飘苑雪过。


人稀春夜静,花剧暮寒多。


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柯。

正月燕京雪,飞花落满筵。


辉辉映旭日,脉脉向春天。


苑草寒犹细,宫云晚更鲜。

高人自昔爱云林,拟作幽居寓素心。


遁世每怀箕叟隐,题诗聊效谪仙吟。


几番白鹤迷秋梦,半树青萝补夕阴。

黼黻青城焕景光,紫檀黄道蔼天香。


凤韶曲变初终奏,龙衮衣明上下章。


共喜圣时修旷典,更从春享议明堂。

捧册先期吁太宫,圣孙翼翼孝心同。


霓旌晓绚香舆日,鹤驾晴薰仗外风。


一代皇猷昭黼黻,万年宝历卜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