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锁楼中暗度秋,微官黾勉未能休。


笑谈容我聊纾放,文字凭君便去留。


杯酒淋漓已非敌,清诗窈眇更难酬。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


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


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

萧然如裴叔则,颊毛疏复长。
邈然如王夷甫,高致宜庙廊。


功名四皓云泉外,诗赋三闾草木香。

日边传诏天街暮,草草西城车马聚。


官曹一见故情亲,宴语识君心志古。


成安长孺澶渊守,昔君羁游所为主。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潭潭深院鐍扃牢,阙日湿云作郁陶。
薄茗何曾解消渴?纤絺便欲等重饱。


高堂燕息尚如此,矮屋蜂屯毋已劳!得失升沉纷满眼,世间人事等牛毛。

虞廷胄子肄声律,汉室小侯齿辟雍。


银汉支流原博大,壁门追琢要从容。


师儒落落渺千载,针齐时时还一逢。

袍鹄锵锵赴晓闱,分庐陈艺别东西。


凭教红杏休开彻,早晚开关蹋雪泥。

忆昔坡头接锦袍,深堂披卷效微劳。


三年重得同清夜,宫烛风帘见月高。

庐山谁与主文盟,入得光芒北斗星。


笔可补天亲奏赋,芥如拾地久明经。


诸贤等是良眉白,五色难迷老眼青。

归马锵然响辔环,道傍春色正斓斑。


吟登回雁峰头月,览遍清湘雨后山。


剩有虹蜺蟠笔下,喜闻蝴蝶入帘间。

省曹只有西曹要,官府无如宪府严。
国论于今须汲直,人才自昔畏由兼。
斧斤准拟栋梁得,尘土吁嗟圭璧淹。
文阵枞枞剑戟丛,唤回习气老臧宫。
分明天上三题草,消尽人间一世雄。
圣处门庭开荡荡,春来风景乐融融。
琼林花底散游鞭,回首长安十八年。
羞把文章对年少,老夫衣钵不堪传。
阿婆少也不如人,更说秋来白发新。
欲按新声忘旧谱,画鸾歌扇久生尘。
秋风一舸下沧浪,想见占繇听鹊忙。
两夏作僧犹有债,三旬为客更须偿。
君才有用今千里,我拙无堪尚一方。
千年把号趁朝班,犹著青衫候晓关。
冷甚高僧禅榻畔,清于寒露玉壶间。
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常年寡游从,所值必名胜。
历谈或忘言,分袂每败兴。
旁观固多贤,此唱彼不应。
山川依旧画图开,客况多应晚色催。
孤月近人随浪涌,落霞如鹜度江来。
清游幸不疏连璧,盛事还闻颂有莱。
衡鉴高悬已自公,修严官禁不通风。
樊墙便有河山隔,梦寐犹疑笑语同。
离索暂应疏酒盏,往来争敢递诗筒。
杰阁淩霄汉,登临兴独长。
楼台开罨画,形胜固金汤。
水远通沧海,山高接太行。
上国兴王地,神州避暑宫。
规模三代廓,声教万方隆。
至正儒科复,留司造士充。
晋赵分形胜,危关独耸然。
缘坡频入谷,越岭复登天。
土沃尤宜菜,民勤尽力田。
井陉如隧道,平地立巑岏。
斗壁千寻峻,羊肠百折盘。
泥深崖石滑,雨急野河湍。
连年波浪与埃尘,谁可论心五六人。
昨夜梦同天地阔,水花初净月如银。
樽罍清兴与谁分,月下冠裳气薄云。
秋景夜销银烛烬,露华凉皱葛衣纹。
文衡自省精研定,酒圣人推剧饮醺。
两界山河月色分,西风扫尽九天云。
桂花玉宇稀星纬,蟾影银河卷练纹。
诗为清秋宜有句,酒当今夕莫辞醺。
英声美誉重儒林,校艺西游惬众心。
碧树清风行处息,红亭绿酒别时斟。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
平生文字有奇缘,桃李争开共斗妍。
游戏玉田与珠海,何须更羡十洲仙。
三教回环气运开,文坛佛座接仙台。
凭依在德昭灵感,蕴藉为功达化裁。
慧眼时观龙轴降,灵符画引鹤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