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曾同歌笑月三更,上马犹听鹧鸪声。


老去无人共豪饮,一帆斜日过江城。

女儿港前风乍起,一声长笛倾人耳。


遥见匡庐顶上云,片片吹落湖中水。

向晓移舟泊港津,异乡相见即相亲。


五更月上潮来早,又是东西南北人。

护龙河水绕禅房,五月寻幽到上方。


最爱门前两桐树,风来叶叶是清凉。

十年名重当朝士,万里诗传渡海僧。


风雪崚嶒头雪白,月中瘦影见寒藤。

长年步不过回廊,心静时闻薝卜香。


莫怪扣门浑不应,近来喧寂已俱忘。

小园青李露盈枝,味比来禽似更宜。


料得持觞厌鱼鳖,急分碧碗荐冰姿。

东园少小曾游处,桑坞茆堂一径通。


拄杖叩门头似雪,却从花底觅溪翁。

陈丞写竹小尤精,比似湖州太瘦生。


何处月明江上白,千枝万叶送秋声。

青山何处是幽居,生事深怜老向疏。


安得短篷仍载酒,松江雪里钓鲈鱼。

故人好在瓜州上,写得梅花远寄将。


愿托江流向千里,江流到海意尤长。

先生风致已丘墟,海上还传种菊图。


五世诸孙方学殖,肯教三径只荒芜。

群芳各占春秋妙。
芭蕉雪里人争笑。
画手是凡才。

苏郎墨菊真有香,老墨落纸生秋霜。


宛然著我三径底,日与野老同徜徉。


生平爱画仍爱菊,令人见此二美足。

解印初从栗里归,壶觞日日醉东篱。
门前五柳俱摇落,只有黄花是故知。
魏晋人材皆草草,潇洒唯有柴桑老。
彭泽一官八十日,挂冠去之恐不早。
三径未荒松菊存,归来卜筑居南村。
洗尽繁华赋楚骚,秋风澹泊苦相遭。
国色天香结习空,寒英晚节竟谁同?
平生富贵浑忘却,宛似翛然国士风。
我慕栗里翁,东篱自怡悦。
莫道淡逸嗜秋容,吾人由来重晚节。
我希玉川子,龙团手自烹。
劲姿寒不改,看随处,展秋容。
任野圃移根,瑶阶对仗,古寺依筇。
西风。
上堂别阿姊,阿姊泪如雨。
问弟尔何为,行役苦不已。
久留固无名,简书况有程。
分得陶家篱外地。
君傲渊明,把酒斜阳里。
道是春花羞绮丽。
今日菊始华,丛雁鸣相和。
若无一觞酒,如此重九何。
悠然数酌尽,会心岂在多。
黄菊有何好,且寄平生怀。
遇酒兴不浅,无酒意亦佳。
此理谁复明,自昔寡所谐。
九日东篱采落英,白衣遥见眼能明。
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
先生有高趣,招隐为黄花。
北牖羲皇古,东篱岁月赊。
桃源真福地,彭泽岂吾家。
秋在东篱春未老。
燕子飞时,菊有黄花早。
第一风光随处好。
赋得闲情思独工,想携卮酒对芳丛。
铅华不为春争艳,留得先生醉颊红。
葛巾翩翩玩秋风,元熙有此归来翁。
南山荒径亦何有,黄花迎笑篱之东。
平生闻道不愠穷,冷澹亦与黄花同。
秋菊由来美,愿言爱者谁。
闻道陶彭泽,嗜彼独孜孜。
嗟嗟兮秋菊,何入渊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