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

世以千金重,谁能学隐君。


一门名似雨,满座客如云。


志愿生无憾,声华死有闻。

水本无心作浪波,经行偶与石相磨。


不须更问桥安否,唤取於菟载我过。

过溪无限翠屏开,大笑从教虎子猜。


不独山中添故事,仍教题作小飞来。

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


云起峰头沈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


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欲满洲。


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

柴门开向夕,倚杖寒烟生。


冻月浑无色,空潭若有声。


冰随松子落,石傍梅花横。

秋深时节雨霏霏,独坐江楼看雁飞。


烟火数家山郭晚,蓬樯几处野航归。


谋生计画人皆笑,投老乡关事已非。

人生一笑良难,问此是同是别。


青山相对无言,溪声出广长舌。

偶然行过溪桥,正自不值一笑。


三人必有我师,不笑不足为道。

德云住山不住水,孤峰绝顶无生理。


华亭住水不住山,扁舟覆没波涛闲。


东林老僧两不尔,半水半山半城市。

旧识虎溪路,今从溪上行。


一乘青雀舫,重订白鸥盟。


何必践斯境,应知惬野情。

东林非久住,爱此一溪深。


隔水见云树,扁舟何处寻。


蒲香仍旧节,荔重亚新阴。

典午乾坤迹已陈,东林聊复避风尘。


虎溪偶过何须笑,似笑清谈解误人。

雨细催花,宵长费烛,沉吟往事堪记。
岭峤移家,汉滨闲步,乍识佩环声起。
仙城路近,还印得、温黁香气。

龟趺千丈屹岧峣,古寺残僧正寂寥。


律演金轮开印度,字遗石磴说隋朝。


续题剩有名人迹,接畛犹逃劫火烧。

虎啸中原天地间,白云犹得一溪闲。


溪前送客师应笑,何事柴桑亦出山。

破尽家山剩此身,苍天厄我作劳人!
几茎发甚千斤重,尚有风尘未了因。
若有春来丘壑姿,筵开桂殿话幽期。
紫薇日静生秋气,青琐苔封系客思。
天下欲安悬锁钥,苍生待治想威仪。
阴壁掺苦竹,秋池淡芙蓉。
二老庐山间,风味夙昔同。
亦有栗里人,心事黄花丛。
远游曾共此栖禅,莲社题诗已十年。
旧客重来僧易老,相思残雪满山川。
三老风流笑口开,山中猿鹤亦惊猜。
攒眉入社谩多事,送客过溪能几回。
僧影欲随秋水去,虎声偏傍石桥来。
飞甍敞云际,朝攀郁玲珑。
瀑泉喷石濑,惊飙回远空。
岚光隐双树,霁色澄千峰。
四围山木合,百磴屋檐重。
古穴成幽井,疏林散晓峰。
响泉那更月,啼鸟此无冬。
冲飙吹客襟,飘拂虎溪渡。
远想三笑时,此意固有寓。
孰知秘密藏,奚间笑默语。
元亮缵孔业,修静研聃玄。
远公学瞿昙,高居著幽禅。
人异道岂殊,万散一固全。
栗里先生不鼓琴,偶携明月到东林。
白云满地苍苔湿,流水一山春雨深。
归路已忘言外意,过桥谁识笑时心。
鹿洞行云过虎溪,双峰竞秀望中迷。
游山要有论山识,到此名山试品题。
峰回路转别乾坤,缥缈灵岩谢俗喧。
踏破岭云山起面,敲开僧洞石分门。
寒桥曲折通幽径,危塔崚嶒出短垣。
紫霄道士贪云鹤,五柳先生泥酒杯。
不为清风与明月,道人何事过溪来。
日落空山尚骑马,何人曾此开兰若。
持钵山僧乞食归,问我此马何时下。
大笑一声万壑鸣,搴云坐我白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