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十年怊怅蹑山阡,终欲持杯滴到泉。


东路角巾非故约,西州华屋漫修椽。


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绝弦。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

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


忽忆西岩道人语,杖藜乘兴得幽寻。

李法师,听予劝。
休苦哀人,自先救援。
把心灯、剔正光明,照个中宫殿。

誓戒肥甘,欣气馀残。
以惺惺,变作痴憨。
不居方丈,不住华轩。

霜蓬零乱。
笑绿鬓、光阴晚。
紫茱时节,小楼长醉,一川平远。

野寺清尊对鹤群,我来行酒听论文。


门前歇马依青柳,池上开轩见白云。


自喜献之同禊事,还惭阿买张吾军。

寻僧虽爱茗杯清,也要提携有酒罂。


野色迎人过桥去,春风吹面傍花行。


般游欲及牛羊晚,喜悦还随鸟雀晴。

孤臣泪蚀一方苔,阶下海棠今不开。


映日窗光穿几榻,藏山诗笔拂尘埃。


读书肯负当年意,换世馀供后死哀。

太平只是丰年做,山雨不休公出游。


卷野晴云堆作堵,翻匙香雪滑如流。


人行黄犊夕阳外,诗在丹枫古渡头。

忆昔吾师放晚参,扬兵西北击东南。


一声霹雳龙飞去,尚有痴人宿草庵。

多幸松轩得罢参,玉泉山水胜江南。


泉边便作归休计,何必香山觅旧庵。

功名我已让曹参,又见曹参定五南。


布袜青鞋从此始,济源闻有侍中庵。

别后无缘得再参,新诗重寄代和南。


他年放我休官去,只向云川结小庵。

不在寻求不在参,谁分西北与东南。


云川试入西庵去,三圣元来共一庵。

触处无非选佛堂,东风何处避春光。


郡人无足充千界,大地绝尘塞四方。


举步踢翻沧海月,转身踏破白云乡。

荷披菰折似秋严,茀草丛中菊露尖。


只有木犀荒不得,媻跚勃窣上亭檐。

旃檀奁里贮灵牙,来自中天尊者家。


莹色冷侵秋夜月,真光明射晚晴霞。


本同舍利原无别,疑是金刚事有差。

昨叶何摇落,今逢淑景天。


山椒红杏火,岩石绿苔烟。


炉火沉香烬,琴丝续断弦。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来访西庵三畏堂,山林草树只青苍。


剑池不洗行人恨,石上春风白日长。

一庵丹荔下,更与画桥邻。


不许尘埃到,每期风月亲。


好音闻度鸟,斜影辨疏筠。

傍水禅房半掩门,乍晴帘幕卷黄昏。
风驱红雨春何在,酒入香肌玉自温。
勿笑饥肠充笋蕨,须将醉眼盖乾坤。
两岸湍声万壑雷,梵王楼阁此中开。
茶烟初起晓钟罢,梅雨半晴春水来。
绿树低环禅坐石,白云长护钓鱼台。
远逐星轺出海门,扶桑东望尚漫漫。
不游八极无垠外,那识乾坤只恁宽。
属车先报猎前山,云拥旌旗万马屯。
独有相如能进谏,声华不愧汉衣冠。
岭南佳气属英髦,霁月光风品格高。
籍籍才名台阁器,斑斑文彩凤凰毛。
青年登第心何壮,白首从戎气尚豪。
薄游厌人境,振策穷幽躅。
理公所开凿,遗迹在岩麓。
秋杪霜叶丹,石面寒泉绿。
西庵一里路逶迤,乘兴行看石上诗。
松问栽年无应者,水寻来处有逢时。
竹垆故是茶经缺,藜杖真于野服宜。
看山游遍郡城南,清绝都应让此庵。
流水到门澄碧沼,乱松绕屋拥晴岚。
浮生无奈多纷扰,偶暇何妨一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