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雄豪而妙苦而腴,只有琴聪与蜜殊。


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


香林乍喜闻薝卜,古井惟愁断辘轳。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


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


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

诗三百五篇,作者非一人。


羁臣与弃妾,桑濮乃淫奔。


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

故人深住白云隈,欲到何因只寄梅。

岁晚观山吾独立,泥中骑马子能来。

转头不觉三年别,病眼相看一笑开。

贾岛怜无可,都缘数句诗。


君虽是后辈,我谓过当时。


溪浪和星动,松阴带鹤移。

证心何有梦,示说梦归频。


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


兰开衣上色,柳向手中春。

灵一心传清塞心,可公吟后楚公吟。


近来雅道相亲少,唯仰吾师所得深。


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几生馀习在,时复作微吟。


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

从来佛法无多子,底用芒鞋半九州。


赢得诸人诗满袖,草深一丈法堂秋。

瀑泉癞可能诗最,毕竟难为本色僧。


要识庐山真面目,一溪明月冷于冰。

七十吟中老,清风满旧林。


倚筇秋岸远,围衲夜房深。


未得云空在,将成月已沉。

禅玄无可并,诗妙有何评。


五七字中苦,百千年后清。


难求方至理,不朽始为名。

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


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
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方外何尝浪得名,士林高处学迁莺。


远公能重陶元亮,老汉常陪石曼卿。


日暮碧云追雅致,阳春白雪有馀声。

厌作人间粥饭僧,等闲来续义铦灯。


近吟气味无蔬笋,旧学工夫尚葛藤。


花下飞鞭身洒落,风前扶帽发鬅鬙。

同住西州一水滨,东州胜处始逢君。


诗成又逐行云去,后日相思只看云。

吴山翠如蓝,越水碧如铜。


山川吐奇秀,儒释俱争锋。


接迹有禅老,提纲古宗风。

拥锡来吴岳,诠经住鲁城。


王孙除馆待,郡牧扫门迎。


藻思烟霞润,风神水月清。

木榻世情疏,燕阳偶卜居。


道林邀法社,玄度爱僧庐。


吏隐兼持律,家贫不废书。

一弹弦一绝,思君肠百结。


雁过无书来,立尽松间月。

日晚孤云飞,故山在何处。
八月凉秋时,正望江头去。
定无尘埃气,清风与白露。
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到山中早时仿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花开空山春,穷幽到绝顶。
入寺逢远公,顿觉尘虑屏。
遂作莲社游,把酒酹龙井。
渊深知有本,纯一更无机。
偶共浮云出,还同明月归。
草生频入梦,花落不沾衣。
浙东佳处有留庵,十里松存尚二三。
望里青山不可即,座中风月每倾谈。
春寒十日晴犹殢,梅瘦一枝花未酣。
七代传衣翰墨缘,新标斋榜有高贤。
文如北斗珍韩子,集少红楼愧广宣。
新涨拍堤初过雨,妙香浮槛乍开莲。
家山方缱绻,客路复西东。
自念依明世,谁令策隽功。
三杯桑落酒,一棹柳花风。
荒江落日孤鸿影,远趁幽人踏月来。
雪屋云林淡相对,月边依约有寒梅。
十年袖里梅花句,梦绕江南烟雨村。
今日相看更愁绝,天低云淡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