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老朋友深居白云缭绕的山隅,想相访却只能托梅花寄意。
岁末观山我正独自伫立,没想到你竟能踏着泥泞骑马而来。
回首方觉已三年未见,带着病眼相视不由笑逐颜开。
你诗中蕴含杜甫的真谛,我岂能在妙言下空手而回?
以上为【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于普明寺赠以诗】的翻译。
注释
照上人:东寺诗僧,上人为对僧人的尊称。
白云隈:白云深处,指僧人隐居之地。
寄梅: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少陵: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此处代指杜甫诗法。
空回:空手而归,《传灯录》载药山禅师“不空归去”。
以上为【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于普明寺赠以诗】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访友为主题,展现超越尘俗的方外交谊。首联以“白云隈”与“只寄梅”构筑出世与入世的张力;颔联“岁晚观山”与“泥中骑马”形成静动对照,暗喻精神契合可跨越物理障碍;颈联“三年别”与“一笑开”通过时间跨度与瞬间表情的对比,揭示知己之情的深厚;尾联以杜甫句法为喻,既赞对方诗艺,更申明此次相聚的精神收获。全诗在简淡语言中蕴含多重层次。
以上为【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于普明寺赠以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退居吉水时期,体现其与方外友人的精神交流。艺术上突出三大特色:
空间意象的巧妙经营:从“白云隈”的遥远,到“泥中骑马”的艰辛抵达,再到“一笑开”的眼前欢欣,构建出由远及近的立体空间;
时间维度的精心设计:通过“岁晚”的当下、“三年别”的往昔与“转头不觉”的心理时间,形成复杂的时间网络;
宗教典故的自然化用:“空回”暗用禅宗公案,却以“未应”否定,表明此次相聚获得实实在在的精神启迪。
尾联将照上人诗风比作杜甫,既是对诗僧艺术造诣的推崇,也隐含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终极追求——在寻常生活场景中捕捉永恒诗意。
以上为【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于普明寺赠以诗】的赏析。
辑评
清·吴之振《宋诗钞》:“诚斋赠僧诗多具禅趣,'泥中骑马'一语尤见世俗真味。”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病眼相看一笑开',写久别重逢情态入木三分,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现代·周汝昌《杨万里选集》:“此诗在诚斋晚年作品中尤见圆熟,尾联以少陵相拟,实为自道诗学宗旨。”
以上为【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于普明寺赠以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