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吾乡顾虎头,千里飞食肉。


名参庆历贤,罪入元祐录。


堂堂想仪刑,凛凛见眉目。

汝到家中暂喜欢,倚门慈母问平安。


举头便见天边月,莫作千山万水看。

小桥西巷每徜徉,忽趁南风返故乡。


旋汲双泉烹日铸,从今谁共北窗凉。

瘦筇羸马一貂裘,江浙湖湘得纵游。


万里远劳君伴送,隔年应笑我淹留。


默祈衡岳云开岭,夜入浯溪月满舟。

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


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


南渡可忧鸢共堕,北辕应喜雁相随。

梦草池边一笑同,冥冥云迹羡飞鸿。


青山不属红莲客,黄菊羞簪白发翁。


直使淮南叛谋寝,未妨冀北马群空。

我方退老湖山上,混迹渔樵甘放浪。


亲旧凋零会面稀,与君亦复成疏旷。


何期拥节到乡邦,得得驱车肯迂访。

少年买青春,千金初不惜。


常恐春不留,韶华难再得。


种杏更栽桃,为春添景色。

千年陶侃读书堂,故老相传在武昌。


九曲亭前入云路,寒溪下接江流长。


剑池龙去日色薄,梅偃层崖几开落。

章华之台浮云空,繁华又到吴王宫。


西山烟光照林麓,南浦云气随蛟龙。


瑶殿金扉倚虚旷,象床玉几生雄风。

章甫将有资,乃从南越适。


问子适何方,泰伯古所历。


兴废奚足云,贤哲丛今昔。

家世无人仕苕浙,送汝还为北城别。


河间知不去吾远,汝母犹持离袖掣。


中年生子今宦游,吾与汝母宜白头。

不复西河叹踽凉,真成仙吏隐襄阳。
一生可了酒供座,千顷平铺花绕塘。
皓腕折香遮老眼,长须洗杓荐新尝。
袂判平山十五年,喜迎召节下楼船。
交情一见岁寒在,世事几番春梦然。
我亦将归谋佚老,公今此去类登仙。
天赋经纶满壮怀,饱于扬历老其才。
江东见谓无卿比,今世谁能舍我哉。
岭表分弓宽上顾,淮头弄印待公来。
冲寒得得过吾门,切莫谈天不愿闻。
种木十年甘自许,寄梅千里欲何云。
人谁相记怀明月,我已无心等片云。
解印逾旬君已知,新诗相寄重相违。
由来从宦无期定,不得同时受代归。
揽辔益嗟贤谊远,异乡况是故人稀。
客里幸相逢,青灯几夜同。
笑谈机械外,操履准绳中。
学问关宗旨,功名袭祖风。
吾教落南无祖师,问谁传得祖师衣。
渊明抵掌今诚是,伯玉摇头昨似非。
相谢十州风月去,自担千古圣贤归。
谁续寂寥洙泗弦,濂溪一转至伊川。
只今洛派从头数,之子龟山第二传。
他道已融归正道,后天犹办入先天。
半载追随讲学堂,丰裁群仰鲁灵光。
书成半部堪治世,月见前身快举觞。
立雪程门传道派,归云仙洞怅家乡。
急难每闻人共勉,况君骨肉最情深。
不惟友爱弟兄义,正欲怡愉父母心。
花底醉歌忘旅况,灯前欢叙话乡音。
半山遥听故人歌,枉驾能为晚寺过。
饮酒莫辞还秉烛,重来花事恐无多。
扰扰百年内,相逢能几回。
折麻空有意,抱病强登台。
苕水太湖接,故人今雨来。
同年同志复同官,客里相逢握手欢。
千里归心辞我易,一年新政继君难。
鄱湖水落清秋度,庐阜峰高后夜看。
玉液新篘彻底清,琼肌脱壳有馀馨。
嗜茶枉自为搜搅,食蛤空怜有典刑。
脉脉客愁闲白昼,纷纷雨脚下青冥。
乡人分散几流萍,长乐坡头已涕零。
太华相逢聊永日,故交渐少似残星。
别杯犹恨樽前缓,诗笔那容席上停。
京洛多年作意游,撇然归思满林丘。
尘衣才洗吴中水,吟锡还寻海畔州。
独夜挥弦泣山鬼,几旬谈妙动藩侯。
昔以医名著,今兹祖意传。
众生如不病,大士自安禅。
貌等涧松古,性同山月圆。
绿涨春波到白蘋,高怀宁便忆鲈莼。
缘谁一笑理归棹,为我千岩访古人。
已狎风波浮宦海,可能霄汉隔通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