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瞥去门阑两换春,标规仍惬此来亲。
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
少年腾踏属骅骝,骨相疏明玉照秋。
湓口犹传旧令尹,豫章聊半古诸侯。
一官身外真无负,百故胸中自不留。
使节光华礼乐崇,皇华原隰辔玲珑。
五风十雨祠三岛,万岁千秋祝两宫。
醮起碧鸡山月白,仗移黄鹄禁云红。
张公洞中芝草春,帝藏宝书更几尘?
中有龙香烧墨法,古苔溜雨松肤皴。
木公窃窥试造后,至今法行溪水滨。
吴生妙解不求似,独造万古工何纯!
玄霜夜捣玉兔臼,黑琼晓剥苍蛟鳞。
苍颉四目通神明,制字以来几变更。
籀创大篆岂柱史?石鼓有刻非无徵。
骊珠煌煌几千颗,照烛万世开章程。
城柝声悲月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看君已是无家客,犹自逢人说故乡。
向来大父宰鄞时,满眼春花锦绣帷。
归取家藏瑶帙看,吾翁亦有赠行诗。
紫翠重重罨画间,东南胜概似淮山。
水晶宫里神仙宅,看取西风跨鹤还。
照我翡林珠玉丛,何疑身在白云中。
千峰积黛连双髻,一水成沦隔数谼。
北海高情谁得似,东头隽望雅能同。
由唐迨宋亦平平,佛骨当年太守名。
如我疏狂徐稚忝,于公慈朗陈蕃屏。
青山绿水二千石,龙户瓠民十一城。
弱岁斗心兵,君先下百城。
文章筋入细,祖父派同清。
黄土新桑柘,青灯旧弟兄。
人不得其真,举动多蜷局。
所以古达人,任天无羁束。
我独重吴公,本来轻宠辱。
暮年挈挈侬与君,端觉高歌有鬼神。
平生王恭无长物,此事逼人殊咄咄。
戏谈缰马决鼻牛,夫子大是孙殷流。
男儿何所急,为学要立志。
此志苟坚强,天下无难事。
超然贵于物,万善无不备。
农夫力耕耘,岁功必倍收。
吾儒用心苦,学业亦有秋。
圣贤有遗训,好古敏以求。
先生延陵老子孙,娄江科第推高门。
名流冠盖世虽换,豪士风流今尚存。
忆昔从兄宦锦水,芒鞋茧足荆棘里。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
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
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
金陵使者过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无处不周回。
莫言率土皆王化,且喜江南有俊才。
王述掇皮皆是真,知者惟谢公一人。
当时审其意不显,肯独表表超出群。
吴君大书任真扁其右,观者骇愕来云云。
万丈垂虹阿那边,君来山水愈清妍。
洞庭云气浮樽俎,震泽涛声答诵弦。
汀柳垂遮灵运笠,江花飞落广文毡。
风骨飘飘老地仙,平生足迹踏云烟。
世缘掷去心无累,俗客魔来道愈坚。
诗调尽飞尘外语,琴声浑扣指中禅。
经年理郡少欢娱,为习干戈间饮徒。
今日临行尽交割,分明收取媚川珠。
昏钟夜定华月高,霜气入室风萧飕。
主人下帘执明烛,玉壶泻出香葡萄。
冰河赤鲤价重万,洞庭黄柑初破苞。
山气生寒著缊袍,荆扉寂寂掩蓬蒿。
六虚妙用参周易,九辨悲吟和楚骚。
霜落故园思穫稼,秋深邻圃看收□。
白蘋红蓼正清秋,苕霅聊为汗漫游。
黄菊东篱元亮径,绿蓑西塞志和舟。
人言老矣终何用,自笑生兮本若浮。
隐德从来亦不孤,千秋知巳岂终无。
纵闻丹诏求遗逸,只合青山著野夫。
盛世未应成党锢,逃名吾自学袖屠。
浪迹非轻去故山,扁舟时往亦时还。
生来丘壑元成癖,老狎渔樵也不闲。
漱石枕流千嶂里,浮家泛宅五湖间。
山下半篙春水,溪头几树疏烟。
为问故人闲处,听松应是高眠。
君不见夏圭昔写渔村春雾时,江山半入无声诗。
又不见马麟昔作关山秋色图,千里风烟来座隅。
夏圭马麟去已远,一入九原呼不返。
一瓢将一杖,随地掩柴扉。
课仆磨长剑,教儿制短衣。
诗留闲寺遍,梦入故乡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