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后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


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


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

近县人人喜,来船岸岸移。


偶因小泊处,恰是早餐时。


唤仆答相乱,看山寒不知。

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排窗出,舟人买菜还。

只言君在桐江住,及到桐江不见君。


日暮空山独惆怅,不知又隔几重云。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桐庐山水天下清,洪涛拍岸山围城。


桐君已乘丹凤去,世间草木谁知情。


落日摇红鱼尾赤,江上潮回沙嘴立。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头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

门掩梨花听犬声,更无童子出相迎。


逢人谩说山居好,强半春晴却在城。

江边三月草凄凄,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

绝爱桐庐水,潮回绿满溪。


海风吹雨去,山日傍云低。


涉世心犹壮,思家梦欲迷。

桐庐县前洲渚平,桐庐江上晚潮生。
莫言独有山川秀,过日仍闻官长清。
麦陇虚凉当水店,鲈鱼鲜美称莼羹。
东风吹日半晴阴,不觉船窗水气侵。
三里人家春淡淡,一江烟树晚沉沉。
欲屈狂奴作汉臣,交情总是白头新。
垂竿莫说前贤误,文叔于今非故人。
缁川亦是钓璜馀,错把安车拟副车。
干象犹堪频入梦,君房空奏一函书。
莫将急鼓叠回风,且向中流看织荭。
石上相逢休问姓,当年我亦一渔翁。
片帆又过富春山,新水平添旧日滩。
再上双台舒一啸,不妨啼鸟报春残。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
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
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
流水高山得趣时,好音政不要人知。
绝弦此意谁能会,未必尽因钟子期。
客星何预汉中兴,枉把虚名累子陵。
千古钓坛如壁立,先生去后少人登。
解缆移舟浙水滨,晚潮初落岸痕新。
酒酣卧唱江南曲,月在篷窗冷照人。
长江渺渺雨蒙蒙,自在扁舟一叶中。
欲识此行无可意,往来俱被打头风。
舟倚桐庐岸,春风草树明。
经由今假道,潇洒旧闻名。
山势侵云上,溪流见底清。
惊流激长滩,百折怒未已。
篙师与水争,退尺进才咫。
技穷解衣下,力排过乃止。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头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
留滞春宵屡索途,萧然蔬草治行厨。
一杯仰洒江天雪,数阕遥吟古钓徒。
连席不妨中夜语,分携预叹一灯孤。
两岸山花中有溪,山花红白遍高低。
灵源忽若乘槎到,仙洞还同采药迷。
二月辛夷犹未落,五更鸦臼最先啼。
云断山疑合,川回路忽分。
秋声两岸叶,晓色万峰云。
旅雁冲帆度,寒蝉隔水闻。
离情犹忆蓟门花,邂逅津楼感鬓华。
绣岭春深红乐润,晴江涨后白鸠斜。
迟迟拄笏看朝爽,历历挥弦对晚霞。
三载江南客,还吴东复西。
潮贪两溪尽,云截众山齐。
舟楫无空日,楼台半上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