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
人间底事,忽惊飞坠,冰壶千里。
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

古塔临空宝阁欹,云峰上去路逶迤。


山田获稻僧人出,湖水行舟落叶移。


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

风蒲饱朝航,霁色急新涨。


云山绕平湖,水墨澹屏障。


夷犹柂初回,突兀山入望。

铁笛横腰,鹤瓢在手,乌巾白袷行吟。
仙踪恍惚,埋玉旧烟林。
多少唐陵汉寝,王孙梦、一样销沈。

一雨催凉,千崖吐秀,万壑争效潺湲。
暂停篮笋,携杖翠微间。
点点龙鳞玉甃,堪怜处、屐齿敲悭。

危阁耸层峦,松涛五月寒。
太湖十万顷,斜浸碧阑干。


杯中映滵汩,槛外腾超忽。

小篮舆踏道场山。
坐里青山,望里青山。
渐看红日欲衔山,湖上青山,湖底青山。

忽惊九日当今日,同在他乡望故乡。


百里山河天尽处,万家城郭水中央。


帷间风动闻灵语,寺里林疏见佛香。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


老木阴中安御座,白云堆里抚僧床。


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

云乱修堂冰不如,妙香随处满空虚。


头陀浩劫衣尘在,回向此生心地初。


涉世情疏终简懒,爱山缘重费消除。

玻瓈盆外起千鬟,路入空蒙紫翠间。


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


寒泉宰木留千载,清磬疏钟度两山。

浮家东下路间关,地近家乡尚未还。


风雨满城欣已过,星霜入鬓早宜闲。


去年嘉客同吹帽,今日仙林独侍班。

系船官柳根,阛阓得深密。


日落远水明,云收好山出。


天开有声画,人立无价璧。

苕霅趍太湖,地少天宇宽。


高低宝楼阁,盛之水晶盘。


中有读书庐,八窗頫晴澜。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


穰穰衲子脚,剌剌骚翁牙。


挟隽控寒飙,搜光蹑晨霞。

生前图形耀凌烟,死后起冢高祁连。


垛楼阴合苍官立,辇路苔生石翁泣。


吴人最重十月朝,纸钱挂冢风飘飘。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


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

小窗无欠亦无馀,一榻翛然雪透肤。


收拾故书藏恰好,怕人写入凤山图。

古木阴阴兀老苍,月于疏处弄昏黄。


巡檐不见梅花面,认得东风句子香。

一径白云明似雪,满山红叶艳于花。


过溪买酒等闲事,只恐客来非当家。

钩辀格磔鸟呼晚,勃窣媻姗人试寒。


野水不流山四合,宝华云里着栏干。

溪流转处两三家,落落疏林浅浅沙。


可是小春风物早,檐头一束杜鹃花。

止水搅不动,好山邀辄来。


松间寒月晚,似欠两翁催。

听雨客无寐,放晴山有灵。


禅关深紫翠,勋庙肃丹青。


鳌负摩云碣,龙扶拱日屏。

狂暖酿成雨,逆风摇断桡。


寂谈王舍卫,闷想郁台萧。


游兴孤芒屩,归期数翠翘。

无雨又无日,此行天相之。


荒园遗木老,古隧得峰奇。


霜晚蔬犹剑,风温茗已旗。

翠麓转危径,清涟媚方池。


钟鱼鸣宝坊,窣堵高不危。


凭轩眼力尽,晴色烟凄迷。

碧树香台一径纡,满林幽鸟避前驱。


重重翠巘看苍弁,渺渺层波见太湖。


钟送馀声过下界,云留残影挂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