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过鲁必谒岱,入洛须望嵩。
嗟余夜半入彭蠡,月黑不见香炉峰。


明登望湖亭,雨气何空蒙。

斫柴烧炭无多路,夜夜围炉尽意烘。
更倾半碗山梨汁,九十老僧满面红。
云散鹤飞何所止,殿台散木长横枝。
闲寻旧日经行处,荒草犹眠半截碑。
一僧腰背曲,见予多笑颜。
少小绝世味,中岁历苦艰。
一从戈甲兴,展转岛屿间。
一僧尚年少,胡为耽幽寂。
结屋在高层,萧然徒四壁。
寒至尚开窗,狂飙吹几席。
山下多荒土,开垦已三年。
种麦多不收,种稻乃得全。
种豆复种粟,种麻兼种棉。
二月三月间,带雪长山蔬。
山蔬有后先,众类同一区。
青紫各异色,甘苦味亦殊。
安居金塔寺,高吟金塔篇。
主人情缱绻,老病意留连。
今冬又且过,不敢拟来年。
人尽称金塔,塔亦有虚名。
以此得实祸,残毁无完形。
吁嗟复吁嗟,三匝涕泪零。
掘地得塔铃,摇之音寂然。
细想隆平日,众铃竞高悬。
但借微风力,声响远近传。
十月草木尽,孤松风萧萧。
托根大壑中,争期干云霄。
罗岳鲜旧干,钟山恣狂烧。
八月摘山梨,九月摘山菊。
菊芳可代飧,梨酸可克腹。
软枣紫葡萄,牵蔓亦簇簇。
六月到七月,田中瓜已熟。
或如团白雪,或如削青玉。
白者既纯酣,青者更芳馥。
四月五月间,畦蔬摘有馀。
口腹亦何厌,贪得无贤愚。
言采岸边菌,兼采水中蒲。
亦是前朝寺,寺毁空浮图。
嵯峨插霄汉,寂寞守山隅。
老僧见再拜,持斧斫枯株。
居山不在高,但自远城市。
城市非江河,日日波涛起。
前年驻跸峰,去年文殊寺。
到处名且过,由来无定止。
渴不过一瓢,饥不过箪食。
住山须带住山骨,山骨山情自合宜。
世间多少英雄汉,纵到深山也不知。
蔬水古来称大圣,栖栖卒岁亦何为。
深山一段孤寒乐,不到深山总不知。
要住只须瓢一半,要行只须竹一条。
山中迥古无宾主,自来自去亦萧萧。
何人系马厓边树,信意登临水一壶。
山鼠分馀堪共饱,人间礼数本来无。
九十老僧被破衣,独行镇日敞荆扉。
遥看扶杖从桥过,知是河东乞食归。
铜炉岂必施家铸,木几中央照眼辉。
沉水梦虚黄熟断,锄将高本一篮归。
雪里何人担布袋,沙弥望见笑声哗。
昨宵好梦频频见,定是新城道士家。
山菜青青莫辨名,暂时同遂隐山情。
驴蹄狗脚凭呼唤,不羡龙须得好称。
见说辽阳诸弟子,重重积雪尽冲开。
无非只畏山僧饿,个个怀将山药来。
山南父老扣柴扃,世利谁云远翠屏。
一斛细粮钱一串,请僧为转法华经。
一个小麃相得甚,穿林度壑必相随。
自从老衲下山去,竟过西峰更不回。
莫言山里绝无朋,渐住云间几处僧。
八岁沙弥头带笠,驱牛一直上高层。
耕田博饭不须贪,但看厨烟勿教断。
今年种麦本无多,野雀公然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