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病馀意气尚骞腾,想见花间着语能。


老手诗中识途马,壮心酒后脱韝鹰。


凋疏亲故添情重,落索身名免谤增。

元祐宗师数圣朝,两公分路久扬镳。


具茨人物真奇伟,双井风流未寂寥。


可怪鲁山犹簿领,不应聱叟是渔樵。

宿云忽解驳,晓色明朝暾。


高秋寓远目,万象秋毫分。


群峰杂遝来,突骑从横奔。

黄山巍峨四万尺,摩天戛日高莫敌。


天下之人皆识名,土著之人游未极。


篁墩先生二十年,亦自今兹方决策。

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

我家黄山百里远,两峰插天翠如剪。


归心久落故溪云,柁转不由船不转。


采茶斸药呼邻翁,藉草地宽何不容。

司空通德里,宗伯右文朝。


自尔毛仍彩,能令木转乔。


虹为沧海钓,霞是赤城标。

少日曾闻叔度贤,过逢穷巷更萧然。


挥毫秀自云霞发,裋褐名从海岳悬。


此道直论千载后,微才肯任众人前。

吴生方袍白纶巾,顾我自谓黄山人。
彭城钱榖画绝伦,复与黄山传其神。


此山虽小据地脊,根压天目排秋旻。

白岳黄山千万峰,峰峰云气欲如龙。


平将远势凌天目,雅有高名配岱宗。


风光旧属囊中草,岁月新收脚底筇。

黄山七十二峰色,中有一峰成凤皇。


皛皛飞泉出丹穴,雍雍中石谐清商。


苍梧翠竹结终好,五彩九苞谁为藏。

我昔入秦关,手攀太华峰。


千峰为莲瓣,三峰为莲蓬。


三峰只一石,一石三芙蓉。

复见风流二阮来,思君数把画图开。


炎方山水无黄海,太古衣裳有老莱。


绿髓只须餐石髓,丹台不用写云台。

桃花潭水似情人,流出霞山万古春。


金粟至今为太白,青莲自昔爱汪伦。


诗于黄海辞多怪,酒是潜溪味更真。

紫霞春片寄来新,慰我高堂八十人。


山水不知为道苦,莺花亦笑著书贫。


月明天外元非物,云落人间即是尘。

松兮松兮龙之宗,龙不为龙乃为松。


松作女萝缠一石,石为松困难成峰。


倒生下垂几千仞,松头生在青芙蓉。

去年东岳兼西岳,来往真如天际云。
今日黄山游不得,三十六峰空待君。


君归好向汤泉浴,曾见骨青而髓绿。

君何不向黄山归,君家有松大十围。
松外一天云气湿,松间百道瀑泉飞。


我思三十六翠屏,复爱松兮长青青。

松松倒悬数干尺,身似藤萝缠怪石。


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


洪生兄弟性爱松,读书各据一芙蓉。

千峰云起白龙潭,玉乳泠泠滴翠岩。


斜倚瑶琴盘石上,卧看秋月出松杉。

黄发青筇逸兴饶,攀跻不觉上云霄。


天教汝自罗浮至,添得黄山一铁桥。

砂笋硫华气易通,温泉迸出冷泉中。


丹光一片含真火,万树梅花染尽红。

松作蒲团亦可眠,松毛短短软于绵。


一株倒挂悬崖上,望似苍苍一朵烟。

从来狡狯是仙真,蝉蜕犹能作石人。


相对峰边疑绮皓,摩娑亦有老龙鳞。

白云为水水为云,万壑千岩忽不分。


三十六峰凫雁似,天风吹去总纷纷。

白云出入此峰门,人作韶阳双阙看。


何代云根凝作石,穿云直上翠微端。

风泉九道落龙潭,飞过诸峰泾翠岚。


梦里不知真瀑布,只疑疏雨洒松杉。

沿花一路水淙淙,谷口人家吠小庞。


渡涧不须松一臂,云边自有白砂矼。

参天一半白云封,怪石株株是箨龙。


东取黄山千万笋,归来分作一峰峰。

白发长留太古身,匡庐五老未为真。


高高并立云峰上,中有浮丘一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