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柳树成行连接着如锦绣的绿树,倒影映入清澈涟漪的水中。
不学那御河沟边的杨柳,在春风中总见证离别的伤情。
以上为【辋川集 · 柳浪】的翻译。
注释
柳浪:当在欹湖畔。
绮树:美树,指柳。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按:长安御沟多杨柳,为行人往来之地,又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云“伤别离”。
1. 柳浪:王维辋川别业二十景之一,指成片柳林如波浪
2. 绮树:美如锦绣的树木
3. 清漪:清澈的水波
4.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古人常折柳赠别
以上为【辋川集 · 柳浪】的注释。
评析
《辋川集·柳浪》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作品,该作品表达了作者由景生情的伤感。
此诗以对比手法展现辋川柳树的自然本性,前两句用"接绮树""入清漪"构建出和谐完整的自然图景,后两句通过否定御沟柳的象征意义,凸显辋川柳超脱人世悲欢的纯粹存在。全诗在二十字间完成从物象描写到精神升华的转换,体现王维"即景会心"的禅悟诗境。
以上为【辋川集 · 柳浪】的评析。
赏析
本诗出自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创作的组诗《辋川集》,与裴迪同题唱和。前两句以工笔描摹柳树形态,"分行"既写柳树栽植的整齐,又暗含自然秩序的和谐;"倒影"与"清漪"的意象组合,创造出虚实相生的灵动境界。后两句突发奇想,借长安御沟柳的固定意象作反衬:御沟柳因见证无数离别而承载沉重情感,辋川柳却保持物之本真,这种"不学"的姿态,正是王维"晚年惟好静"的精神写照。全诗通过空间转换(御沟→辋川)与情感剥离(伤别→忘机),在简单物象中注入深邃的哲学思考,与组诗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的辛夷坞一样,都是"无我之境"的典范。
以上为【辋川集 · 柳浪】的赏析。
辑评
1. 明·顾可久《王右丞诗集注评》:"不学御沟,别深意趣,见得山水真乐。"
2.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摩诘《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不学御沟上'五字,尤得无挂碍三昧。"
3. 俞陛云《诗境浅说》:"后二句言御沟拂地,常映朝班,似柳之荣遇已极,而辋川之柳,方在洞中,入清漪而弄碧,深羡其不着风尘也。"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通过否定性的比较确立自然本真价值,这种思维路径深具禅宗'破执'意味。"
以上为【辋川集 · 柳浪】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