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新渠地区的百姓,从淮水流域迁徙至潭州一带。
他们携带着妻儿老小,有的在奔走途中跌倒。
君王下令赵侯(赵尚宽),宽免这些新来的民众赋役。
不必参与官府的徭役事务,宽免期限长达七年。
以上为【新渠诗】的翻译。
注释
1. 新渠:地名,指当时新开辟或新设的行政区或水利区域,具体位置史载不详,可能在今河南或湖北一带。
2. 自淮及潭:从淮水流域迁移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淮,指淮河地区;潭,指潭州,唐代以来的行政区划。
3. 妇姑:泛指家中的女性亲属,此处指妻子和婆婆等女性家人。
4. 走而颠:奔走途中跌倒,形容迁徙过程的艰辛与狼狈。
5. 王命赵侯:君王命令赵侯。赵侯指赵尚宽,时任知州,曾主持安置流民。
6. 宥我新民:宽赦、抚恤我们这些新来的百姓。“宥”意为宽免、赦罪,引申为体恤、优待。
7. 无与王事:不参与官府的差役、赋税等事务。
8. 以讫七年:为期七年。“讫”意为到、至,表示时间期限。
9. 赵尚宽:北宋官员,曾任忠州、舒州等地知州,以治理有方、安抚流民著称,苏轼曾为其作《赵清献公神道碑》相关内容。
10. 新民:新近迁来的百姓,多指因战乱、灾荒而迁移的流民。
以上为【新渠诗】的注释。
评析
《新渠诗》是苏轼为表彰地方官员赵尚宽安抚流民、施行仁政而作的一首叙事兼颂德之诗。诗歌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记述了朝廷下令安置移民、减免赋役的政令,体现了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全诗虽短,但结构清晰,情感庄重,既有对百姓流离之苦的同情,也有对执政者体恤民情的赞颂,反映了苏轼关心民生、推崇善政的政治理念。
以上为【新渠诗】的评析。
赏析
《新渠诗》虽仅六句,却层次分明,兼具叙事、抒情与颂德功能。开篇两句“新渠之民,自淮及潭。挈其妇姑,或走而颠”,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移民长途跋涉的艰难图景,语言平实而富有画面感,使人如见流民扶老携幼、颠沛流离之状。第三、四句转写朝廷政令:“王命赵侯,宥我新民”,语气庄重,体现皇恩浩荡与官吏奉行仁政。结尾两句“无与王事,以讫七年”,明确政策内容,七年免役,足见体恤之深。全诗用词简练,节奏沉稳,情感内敛而厚重,展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关注现实、崇尚德治的一面。此诗亦可视为一首“政教诗”,具有劝诫执政者、弘扬仁政的深层意图。
以上为【新渠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语简而意周,事核而情真,非有仁心者不能作。”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云:“此诗叙政事如书诰,不事雕饰而自有风骨,得古诗遗意。”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代士大夫常以诗纪政,苏轼尤擅此道,于琐事中见大义。”可为此诗背景之佐证。
4. 《全宋诗》编者按:“此诗当系苏轼早期作品,反映其对地方治理与民生疾苦的关注,风格近杜甫‘三吏’‘三别’。”
以上为【新渠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