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官职卑微易招罪名,被贬谪到济水之南任职。
执政者正严守法度,圣明君主也应明察此心。
城中百姓依河而居,井水丰润,城外海云幽深。
即使将来有归来之日,各自也愁年华老去鬓发如银。
以上为【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的翻译。
注释
1. 济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山东济宁,王维曾在此任仓曹参军。
2. 微官:指王维任太乐丞时因伶人舞黄狮子案受牵连被贬,官职卑微。
3. 济川阴:济水之南,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4. 执政方持法:指宰相张说执政时推行严苛吏治,王维被贬与此相关(一说为李林甫掌权所致)。
5. 明君:指唐玄宗,此句暗含对圣主明察的期许,实为反讽。
6. 闾阎(lǘ yán):民间里巷,代指百姓。
7. 河润:济水滋养土地,暗喻民生。
8. 井邑:城中街巷,此处指济州城。
9. 海云深:济州近海(渤海),云气深沉,状地理偏远。
10. 年鬓侵:年岁渐老,鬓发变白,化用陆机《长歌行》“岁月往复侵”。
以上为【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王维被贬济州(今山东济宁)时,借与故人离别之景,抒发对仕途挫折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首联直陈被贬缘由,以“微官易得罪”暗含对仕途险恶的愤懑;颔联“执政持法”“明君照心”看似自辩,实为无奈之语,隐含对朝廷不公的控诉。颈联写济州风物,以“河润”“海云”状荒远之地的寂寥,反衬被贬后的孤寂心境。尾联以“归来日”与“年鬓愁”作结,既存一线归期之望,又深叹岁月无情,情感层层递进,哀而不伤。全诗语言质朴,格调沉郁,体现王维早期贬谪诗的典型风貌。
以上为【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的评析。
赏析
全诗以离别为骨,以悲悯为魂。首联以“微官得罪”直击贬谪之痛,奠定全诗基调;颔联以“持法”“照心”虚写君臣之义,实为对政治倾轧的无声控诉。颈联笔锋一转,写济州风物:河岸百姓依水而居,城中井水丰润,而远处海云苍茫,既实写地理荒远,又暗喻被贬后心境的孤寂。尾联以“归来日”与“年鬓愁”矛盾收束,展现士人对仕途的执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全诗无一“悲”字,而悲意自现;无一“怨”语,而怨愤难平,体现王维早期诗歌的沉郁风格与对现实的深刻体悟。
以上为【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卷五十二引高棅评:“王维此诗,质而不俚,哀而不伤,得风人温厚之旨。”
2.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语虽平易,而意有深致,‘执政持法’句,微词婉讽。”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评:“贬谪诗如此收束,不露怨尤,而自见凄恻。”
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维诗多寓理于情,此篇‘各愁年鬓侵’,尤得人生迟暮之感。”
5.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结句‘各愁年鬓侵’,以己推人,情深辞婉,王维之厚道见矣。”
6. 现代学者王运熙《王维诗评注》:“此诗为王维早期贬谪之作代表,以平实语言写政治挫折,开盛唐士人贬谪诗之先声。”
以上为【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