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躺在旅舍的窗下,高枕而卧,窗外雨丝连绵如绳,淅淅沥沥的声音,恰似酿酒时酒从槽床中压出的滴沥之声。今日因雨阻路,岑公洞之约恐难成行,岑公想必也无法前往饮酒;但幸好我们这些朋友身体尚健,仍可频频举杯共饮,不必为风雨所困而遗憾。
以上为【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的翻译。
注释
1. 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宋代属夔州路。
2. 太守高公:指时任万州知州的高某,生平不详,“公”为尊称。
3. 宿约:事先约定。
4. 岑公洞:地名,应在万州境内,传为唐代隐士岑文本或道士岑先生所居之洞穴,具体位置待考。
5. 连明:从夜间持续到天明,形容雨下个不停。
6. 蓬窗:简陋车厢或旅舍的窗户,蓬草象征简朴。
7. 高枕:安卧之意,含有闲适、无虑的心态。
8. 雨如绳:形容雨线密集不断,如同垂下的绳索。
9. 糟床:古代榨酒器具,用以挤压酒醪使酒液流出。
10. 吾侪(chái):我辈,我们这些人。频倾:频频举杯饮酒。
以上为【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赴约途中遇雨所作,表面戏谑轻松,实则蕴含深意。诗人借夜雨连绵、行程受阻之事,抒写人生无常与友情可贵的主题。虽未能如期赴约,却转而强调友人之间相聚饮酒的乐趣未减,体现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平易自然,比喻新颖生动,以“雨如绳”状雨势之密,以“糟床压酒声”摹雨声之韵,巧妙将自然之声与生活之趣相融,展现出苏轼善于从日常琐事中提炼诗意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七言绝句,语言质朴流畅,意境清新隽永。首句“蓬窗高枕雨如绳”描绘诗人夜宿旅途中的情景,“蓬窗”点出行役之简,而“高枕”则透露出内心的从容与安然。次句“恰似糟床压酒声”是全诗最富创意之处,将雨声比作酿酒时酒液滴落的声音,不仅听觉形象逼真,更暗含对美酒的向往,为后文饮酒之乐埋下伏笔。后两句由景入情,由外转内:虽因雨不得赴岑公洞之约,但“岑公不能饮”一句双关——既指因雨无法前来,也似调侃对方年迈或不胜酒力;而“吾侪犹健可频倾”则豪气顿生,表达出诗人与同游者身体康健、兴致不减的乐观精神。整首诗在看似随意的戏赠语气中,流露出苏轼一贯的旷达胸襟和对友情、生活的热爱,充分体现了其“以俗为雅”的诗歌风格。
以上为【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作于元丰年间谪居黄州前后,或系赴夔州途中所作。语带谐趣,而意存旷达。”
2.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东坡善以俚语入诗,此‘糟床压酒声’之喻,妙在不即不离,得自然之趣。”
3. 近人陈迩冬《苏轼诗选》注:“此诗虽题为‘戏赠’,实寓人生感慨。风雨阻约,正见世事难料,而‘犹健可倾’,乃强自慰勉,亦见其豪情。”
4. 孔凡礼《三苏年谱》载:“此诗不见于通行年谱明确系年,然从地理及语气观之,或为苏轼经三峡赴贬所或还朝途中所作。”
以上为【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