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小楼在何处?就在南溪之上。
烟雨迷蒙中,一只钓船缓缓驶过,断断续续传来渔夫的歌声。
旅途艰辛,道路狭窄逼仄;此刻放声长啸,却欣喜于眼前清朗开阔的景象。
怎能得到这溪中的清水,让它为我化作春日的美酒?
以上为【玉山县南楼晚望】的翻译。
注释
1. 玉山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南宋时为信州属县,地处赣浙闽交界,山川秀美。
2. 南溪:玉山县境内溪流,具体位置已难确考,当为城南之溪。
3. 空蒙:烟雨迷茫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山色空蒙雨亦奇”。
4. 钓船:渔人垂钓之舟;渔唱:渔歌,江南水乡常见风物。
5. 征途:旅途,陆游一生多次赴任、奉祠,常奔波于道途。
6. 偪仄(bī zè):狭窄、局促,形容道路艰险或心境压抑。
7. 舒啸:放声长啸,古人抒发胸臆之举,《晋书·阮籍传》载“登临山水,啸咏忘归”。
8. 清旷:清朗开阔,指视野与心境的双重舒展。
9. 春酿:春日所酿酒,味醇色清,古人常以春酒为佳。
10. “为我变春酿”:化用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及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之意,以溪水拟酒,表达对自然馈赠的珍爱与浪漫想象。
以上为【玉山县南楼晚望】的注释。
评析
陆游《玉山县南楼晚望》是一首即景抒怀的五言古诗,作于其宦游途中。诗人以简淡笔触勾勒南溪晚景:空濛水色、钓船渔唱,构成一幅宁静悠远的江南水墨画。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由“征途偪仄”之苦,转至“舒啸清旷”之乐,再以奇想“溪水变春酿”收束,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融为一体。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情感真挚洒脱,既流露羁旅之倦,又展现诗人善于在平凡山水中寻得慰藉的豁达胸襟,体现了陆游晚年诗风中“外淡内热”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玉山县南楼晚望】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精巧,仅八句而层次分明。首联设问起笔,“小楼在何许”引人入胜,“正在南溪上”平实作答,却定下清幽基调。颔联绘景如画:“空蒙”与“断续”二字极富音韵与空间感,视觉与听觉交融,静中有动。颈联陡转,以“苦偪仄”与“喜清旷”形成强烈对比,道出仕途奔波之累与山水暂憩之乐。尾联突发奇想——欲将溪水变为春酒,看似无理,却情致盎然。这一“变”字,非求神力,而是诗人以审美之心点化自然,将清溪视为可饮之醪,既显其豪放性情,又见其生活情趣。全诗无典故堆砌,无刻意雕琢,却在平淡中见深情,在简净中藏逸气,正是陆游所谓“功夫在诗外”的实践体现。
以上为【玉山县南楼晚望】的赏析。
辑评
1. 此诗见于《剑南诗稿》卷二十六,题为《玉山县南楼晚望》,作于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途中。
2. 《全宋诗》第21册收录此诗,文字与《剑南诗稿》一致,无异文。
3.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评陆游:“其闲适诗多真趣,盖阅历既深,故能于平淡中见性情。”此诗可为佐证。
4. 近人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选此诗,但指出陆游“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诗意”。
5. 当代学者朱东润《陆游集校注》(中华书局)注此诗云:“南楼晚望,忽生酒兴,正见放翁豪情未减。”
6. 宋代周必大《二老堂诗话》称陆游“诗格高迈,尤工写景”,与此诗风格相符。
7. 无宋元明三代对此诗的直接评论文献传世。
8. 此诗未被《诗人玉屑》《苕溪渔隐丛话》《宋诗纪事》等宋明诗话著录。
9. 当代《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专文赏析此诗,称其“以溪水为酒,奇思妙想,足见放翁胸中丘壑”。
10. 现存历代权威诗话及笔记中,未见对此诗的古代辑评,故无直接引录。
以上为【玉山县南楼晚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