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汉代朝廷中有九尺高的伟人,谁又像年老的东方朔这般诙谐?
怎能用一寸黄金,就要求我苦学三冬(以补不足)?
你送我一条大鱼,重达二十斤,想让我自己动手清洗,只见鱼鳞闪烁、尾光夺目。
我本是能骑鲸遨游的豪士,姑且暂作你们药笼中的鹿角充数罢了。
以上为【明日復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復戏之】的翻译。
注释
1.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第二天又送来一条大鱼作为礼物。
2. 重二十斤:鱼的重量达二十斤,极言其大,亦显馈赠之厚。
3. 求诗:希望苏轼为此事写一首诗作为答谢。
4. 戏之:以此诗调侃对方,带有玩笑意味。
5. 汉廷九尺人:指汉代身材高大的人物,古代以九尺形容伟岸之人,如东方朔传说身高九尺。
6. 老方朔:东方朔,字曼倩,西汉文学家,以滑稽诙谐、机智善辩著称,常以讽谏见长。苏轼自比其老而犹诙谐。
7. 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反讽语,意为岂能用一寸黄金就让我去补习三年寒窗之学?比喻不能以小利换取大才之作。
8. 饷鱼欲自洗:你送来鱼却要我自己洗,暗指对方馈赠虽厚,却附带“求诗”之劳。
9. 鳞尾光卓荦:鱼鳞和尾巴闪闪发光,形容鱼之鲜美肥硕。“卓荦”意为特出、卓越。
10. 我是骑鲸手,聊堪充鹿角:自比为能驾驭巨鲸的豪杰之士,却只能勉强充当药材“鹿角”的替代品,喻才高却被俗务所困,或才华被轻用。
以上为【明日復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復戏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应友人馈赠大鱼而求诗所作,语带戏谑,风格诙谐,体现了苏轼一贯的幽默才情与超脱气度。诗中借历史人物东方朔自比,突出自己不拘礼法、游戏人间的形象;又以“骑鲸手”自许,彰显其豪放不羁的文人风骨。表面调侃对方以鱼换诗,实则暗含对世俗功利交换的轻蔑,以及对自己才学价值的自信。全诗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是典型的东坡式“戏作”。
以上为【明日復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復戏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东坡戏谑之作,语言轻松而不失锋芒,结构紧凑而寓意深远。首联借“汉廷九尺人”与“老方朔”对比,既抬高古人,又以“老方朔”自况,凸显自己历经宦海沉浮仍不失幽默本色。颔联“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巧妙化用古人勤学典故(如“三冬文史足用”),反其意而用之,讽刺以微利求取文墨之举,笔调辛辣。颈联转写实景,“饷鱼欲自洗”看似抱怨,实则铺垫,引出“鳞尾光卓荦”的生动画面,使物象鲜活可感。尾联最为精彩,“骑鲸手”象征诗人豪迈超凡的胸襟与才情,“聊堪充鹿角”则陡然跌落,形成巨大反差——如此奇才竟被当作寻常药材使用,既是自嘲,更是对世俗不懂珍视文才的揶揄。全诗在嬉笑中藏锋刃,于轻松处见深意,充分展现了苏轼“以戏为文、寓理于趣”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明日復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復戏之】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三十引查慎行曰:“此诗戏谑中见傲岸,‘骑鲸手’自许甚高,‘充鹿角’乃屈才之叹,东坡每于谐语寄慨如此。”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云:“语虽游戏,而寄托遥深。‘一寸金’‘三冬学’对得奇崛,非东坡不能道。”
3. 近人陈迩冬《苏轼诗选注》谓:“此诗妙在似真似假之间,责其馈鱼而求诗,实则自炫其才不可轻用,风趣之外,有骨力存焉。”
4. 《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东坡晚年诗愈老愈辣,此等作看似滑稽,实则冷眼观世,以谐语刺俗情,不可但作一笑观。”
以上为【明日復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復戏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