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台阶之下有一处龙潭,一汪泉水清澈而寒凉,呈现出碧绿之色。
不必双手相击祈求,这自然涌出的泉水便是仙人赐予的甘露。
以上为【慈云四景甘露泉】的翻译。
注释
1. 慈云四景:指宋代杭州慈云寺周围的四处风景名胜,甘露泉为其一。
2. 龙潭:传说中龙所居之水潭,此处形容泉水深邃清澈,带有神秘色彩。
3. 一泓(hóng):一片水,指水量虽不大但清澈完整的一池泉水。
4. 寒且碧:清凉而碧绿,形容泉水洁净、温度低、色泽清亮。
5. 不须:不需要,不必。
6. 抚两掌:典出佛教故事,谓击掌可祈雨或引泉,此处反用其意,强调泉水天然自涌,无需人为祈求。
7. 流出:自然涌出。
8. 仙人液:比喻极为纯净、有灵性的泉水,如同仙人所赐的甘露,暗合“甘露泉”之名。
9. 甘露:佛教中象征清净、吉祥的神水,常喻佛法或天降祥瑞之水。
10.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号东坡居士,诗风豪放自然,兼具哲理与禅意。
以上为【慈云四景甘露泉】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游览慈云寺时所作,题为“慈云四景”之一“甘露泉”,以简洁清新的笔触描绘山间清泉之景。诗人通过“寒且碧”的视觉描写与“仙人液”的神奇联想,赋予泉水超凡脱俗的意境。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悠长,体现了苏轼善于从自然景物中发掘哲思与禅意的艺术特色。在不动声色之间,将山水之清幽与心灵之澄澈融为一体,展现了其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慈云四景甘露泉】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虽短,却意境深远。首句“阶下有龙潭”平实叙述,点明地点,带出神秘氛围;次句“一泓寒且碧”以极简之语写出泉水的质感与色泽,给人清凉入骨之感。“寒”字写触觉,“碧”字写视觉,二者结合,使画面鲜活。后两句由实入虚,诗人说“不须抚两掌”,否定人为干预的必要性,强调泉水是自然天成的奇迹——“流出仙人液”。这一比喻不仅呼应“甘露泉”之名,更赋予泉水宗教与神话的光辉。苏轼借此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礼赞,以及对“道法自然”的认同。全诗无一字说理,却处处含理趣,体现了宋诗“以理趣胜”的特点,也展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体的思想境界。
以上为【慈云四景甘露泉】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注:“此诗见于《乾道临安志》卷七,为苏轼守杭时游慈云寺所作,属‘慈云四景’组诗之一。”
2.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语极清浅,而意味自远。‘仙人液’三字,点化俗景为妙境。”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游迹所至,辄有题咏,此等小诗,看似不经意,实得山水之神。”
4. 《全宋诗》第15册收录此诗,并引《咸淳临安志》:“慈云寺在钱塘门外,旧有甘露泉,相传饮之可愈疾。”
5.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借泉抒怀,不着痕迹。‘不须抚两掌’一句,尤见其自信自然之力,不屑于神异之迹。”
以上为【慈云四景甘露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