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初冬的小雪稀疏飘落,烟霭中夹杂着祥瑞的光芒;清冷的水波蜿蜒流淌,引向长长的御沟。初升的太阳光辉朦胧,笼罩着皇宫禁地;远处隐约传来鞭声,从建章宫方向传出。我如鹓鹭般有幸忝列朝班,随众臣陪侍于朝廷之下;遥望宫门天阊,心中不禁向往中央朝廷的威严与光明。归来后满怀喜悦,将喜庆之气化作新诗佳句;满座宾客读之,仿佛能闻到诗句间散发出的锦绣芬芳。
以上为【和吴安持使者迎驾】的翻译。
注释
1. 吴安持:字君倚,北宋官员,王安石之婿,曾任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事等职,曾与苏轼共事。
2. 使者迎驾:指奉命迎接皇帝车驾,属礼仪性公务活动。
3. 小雪:节气名,此处亦实指初冬微雪。
4. 瑞光:吉祥之光,古人认为帝王出行常伴有祥光异象。
5. 御沟:皇宫周围的排水沟渠,亦称金水河,象征皇权范围。
6. 曈曈(tóng tóng):日初出渐明之貌。
7. 丹禁:指皇宫,因宫墙多涂红色,故称“丹禁”。
8. 杳杳鞭声:远处传来的清脆鞭响,形容仪仗行进之声。
9. 建章: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北宋皇宫建筑群,泛指宫苑深处。
10. 鹓鹭:传说中两种有序飞行的鸟,常比喻朝官行列整齐,如鹓鹭成行。
11. 天阊:天门,神话中天帝所居之门,此处喻指皇宫正门或朝廷中枢。
12. 锦绣香:比喻诗文华美动人,令人如嗅芬芳,属修辞夸张手法。
以上为【和吴安持使者迎驾】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陪同吴安持迎接皇帝驾临途中所作,是一首典型的应制酬唱之作,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在宫廷活动中的政治参与感与文学表达。全诗以写景起兴,继而转入抒情,结构严谨,语言典雅,意境开阔。诗人通过描绘清晨宫苑的肃穆景象与迎驾时的庄严氛围,表达了对皇权的敬仰和身列朝班的荣幸之情。尾联以“喜气倾新句”收束,既显才情横溢,又暗含颂圣之意,体现了苏轼在政治敏感时期仍能从容应对、以诗言志的高超艺术修养。
以上为【和吴安持使者迎驾】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属五言律诗体制,格律工整,对仗精严,气象庄重而不失灵动。首联写景,以“小雪”“疏烟”“瑞光”勾勒出清寒而祥瑞的冬晨图景,“清波寒引”则赋予御沟以动态美感,暗示皇家气象的延展与深远。颔联转写时间推移与空间延伸,“曈曈日色”与“杳杳鞭声”形成视觉与听觉的交融,烘托出迎驾时刻的庄严氛围。“笼丹禁”与“出建章”对仗巧妙,一静一动,展现宫廷内外秩序井然。颈联转入抒情,以“鹓鹭”自比,谦逊中见荣宠;“望中央”三字饱含政治归属感与忠诚之意。尾联情绪高涨,由外景内转至内心欢悦,“倾新句”表现诗人即兴赋诗的才思敏捷,“锦绣香”则是通感妙用,使无形诗句具象化为可感之馨香,极具感染力。全诗融合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展现了苏轼在应制诗中亦能保持艺术高度的卓越能力。
以上为【和吴安持使者迎驾】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气象雍容,词意恭谨,虽应制之作,而不失风雅。”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前四句写景有画意,后四句言情得体,‘锦绣香’语虽夸而可观,盖才人吐属,自然生色。”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杳杳鞭声出建章’,写出仪仗远来之神,非亲历者不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类诗往往能于恭敬中见洒脱,规矩内显才情,此篇即其例也。”
以上为【和吴安持使者迎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