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红胡须、碧眼睛的年老鲜卑人,回身控马如盘绕般灵巧,最善于骑术。
无论是赭色、白色还是紫色的骏马都堪称举世无双,而在众马之中,那名为“湛岳”的马更显俊美风姿。
以上为【书韩干二马】的翻译。
注释
1. 韩干:唐代著名画家,以画马著称,曾为宫廷供奉画师,所画马匹雄健生动,气韵非凡。
2. 赤髯碧眼:红色的胡须和碧色的眼睛,形容人物外貌异于中原,具有西域或北方民族特征。
3. 老鲜卑:指年迈的鲜卑族人,鲜卑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善骑射,此处或为泛指边地骁勇之士。
4. 回策如萦:策马回旋如同绳索盘绕,形容骑术极为娴熟灵活。策,马鞭,此处作动词用,指驾驭。
5. 独善骑:特别擅长骑马,突出其技艺超群。
6. 赭白紫骝:皆为骏马毛色名称。赭,红褐色;白,纯白;紫骝,紫红色的骏马,古称良驹。
7. 俱绝世:全都世间罕见,极为出众。
8. 马中湛岳:指众马之中名为“湛岳”的骏马。“湛岳”或为虚构名马之名,取其清朗如山岳之意。
9. 妍姿:美丽的姿态,此处形容马的外形与神态优美动人。
10. 二马:题目言“二马”,但诗中似涉及多马,可能“二马”为画作标题,而诗中由二马引申至群马之美。
以上为【书韩干二马】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题画咏物,借韩干所绘二马为引,实则抒发对卓越人才与非凡气度的赞美。诗人以鲜卑骑者与绝世名马并提,既写形貌之奇,又寓精神之高。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色彩(赤髯、碧眼、赭白紫骝)与动态(回策如萦)的描写,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末句“马中湛岳有妍姿”点出主题,不仅赞马之神骏,更暗喻人才出众、卓尔不群。此诗体现了苏轼在题画诗中常见的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书韩干二马】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苏轼题写唐代画家韩干《二马图》之作,属典型的题画诗。首句“赤髯碧眼老鲜卑”即刻画一异域骑者形象,其相貌奇特,却精神矍铄,凸显边地民族剽悍善骑的传统。次句“回策如萦独善骑”以动态描写展现其高超骑术,“如萦”二字极言转折之灵巧,仿佛马随人意,浑然一体。后两句转写马匹本身,“赭白紫骝俱绝世”铺陈多种名马,色彩斑斓,气势恢宏,表明所绘之马非同凡品。结句“马中湛岳有妍姿”收束有力,聚焦于一匹名曰“湛岳”的骏马,赋予其人格化的美感——“妍姿”不仅是外形之美,更蕴含风骨与神韵。全诗短短四句,层次分明:先人后马,由群体到个体,由外貌至神采,结构紧凑,笔力遒劲。苏轼借此不仅赞美画艺之精,更寄托了对英才俊逸之士的倾慕之情,体现了其一贯崇尚自然、推崇天资的艺术理念。
以上为【书韩干二马】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题韩干画,状人写马,各极其妙。‘赤髯碧眼’奇相,‘回策如萦’奇技,‘赭白紫骝’奇种,‘湛岳妍姿’奇神,四者相生,遂成绝唱。”
2. 清·纪昀《纪批苏诗》卷二十评:“语虽简短,而气象自宏。韩干画马,固已传神,东坡题之,更添豪气。‘老鲜卑’三字,便见边塞英风。”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提及:“东坡题画诸作,往往不拘画面,因象生义,此诗亦然。‘湛岳’未必画中有名,然借以彰卓越之质,可谓得咏物之旨。”
4. 《宋诗精华录》(今人选评)载:“起势突兀,收韵悠然。前二句写人,后二句写马,而人马合一,共耀丹青。‘独善骑’与‘有妍姿’呼应,技与美兼备矣。”
5. 《历代题画诗选注》评曰:“苏轼此诗以色彩取胜,‘赤髯’‘碧眼’‘赭白紫骝’连用颜色字而不觉堆砌,反增瑰丽之感,可见大家手笔。”
以上为【书韩干二马】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