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仲君平易近人且博学多才,王公子清雅自持、言语不多。
病愈之后不禁惊觉身体消瘦如鹤,时机到来时或许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举。
以上为【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的翻译。
注释
1. 仲天贶:名仲巽,字天贶,眉山人,苏轼同乡友人。
2. 王元直:名适,字子立,又字元直,亦眉山人,王弗(苏轼亡妻)之弟,即苏轼妻舅。
3. 眉山:今四川眉山市,苏轼故乡。
4. 钱塘:今浙江杭州,苏轼时任杭州通判。
5. 半岁:六个月,指二人在钱塘停留时间较长。
6. 绝句:四句诗,此组诗共五首,此为第一首。
7. 仲君岂弟:称仲天贶为人和乐平易。“岂弟”通“恺悌”,意为和乐亲善。
8. 王子清修寡言:赞王元直品行高洁,修身自律,言语谨慎。
9. 鹤瘦:形容病后体形消瘦。古人以鹤喻清癯之人,亦含孤高之意。
10. 鹏骞:大鹏高飞,比喻奋起、腾达。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以上为【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杭州(钱塘)所作,送别自眉山来访的友人仲天贶与王元直。二人来自故乡眉山,与苏轼同乡,情谊深厚。他们在钱塘停留半年,相聚甚欢,临别之际,苏轼以五首绝句相赠,此为其一。本诗通过赞美二人的品行与才学,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并借“鹤瘦”“鹏骞”之喻,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体弱多病,但仍怀有奋起之志的情怀。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胸襟与深挚情感。
以上为【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组诗之一,风格清新自然,情真意切。前两句分写两位友人:仲天贶“岂弟多学”,突出其平易近人与博学;王元直“清修寡言”,强调其内敛沉静与道德修养。两人性格虽异,却皆为君子之风,足见苏轼对故乡来客的敬重与欣慰。后两句转而自述,由“病后空惊鹤瘦”可见诗人当时身体不佳,心境不免萧索;然“时来或作鹏骞”一句陡然振起,展现其不屈之志与乐观精神。一抑一扬之间,既流露病中感慨,又不失豪迈气概。全诗以简驭繁,寓情于理,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能超然自处的人格魅力。
以上为【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查慎行):“此诗寄慨遥深,‘鹤瘦’‘鹏骞’,自伤而兼自励,盖东坡每于失意时益见其豪。”
2. 《宋诗钞》(吴之振等):“语极平淡,而意味悠长。两两对写友人,而己之情志隐现其中,得风人之致。”
3. 《瓯北诗话》(赵翼):“东坡送人诗,多率意而成,而真情流露,此诗‘病后惊瘦’‘时来鹏骞’,尤为困顿中语,读之令人动容。”
4. 《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按语:“王元直为王弗弟,与苏轼关系特殊。仲天贶亦乡里旧交。二人同来,必多话旧,故留半岁。此诗为组诗之首,提纲挈领,兼及人我,情味深长。”
以上为【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