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cǎo bù tōng cǎo。
本草纲目 · 草部 · 通草。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mù tōng fù zhī dīng wēng wàn nián téng,
释名 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
zi míng yàn fù。
子名燕覆。
qì wèi xīn píng wú dú。
气味 辛、平、无毒。
zhǔ zhì shàng néng tōng xīn qīng jī zhì tóu tòng lì jiǔ qiào,
主治 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
xià néng xiè shī rè lì xiǎo biàn tōng dà cháng,
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
zhì biàn shēn jū tòng。
治遍身拘痛。
tōng cǎo gēn kě zhì xiàng xià yǐng liú。
通草根:可治项下瘿瘤。
tōng cǎo zi hòu cháng wèi,
通草子:厚肠胃,
lìng rén néng shí,
令人能食,
zhǐ kě,
止渴,
lì xiǎo biàn。
利小便。
以上为【本草纲目·草部·通草】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蝉壳、枯蝉、腹、金牛儿。气味咸、甘、寒、无毒。主治小儿夜啼。
释名白桵仁、棫仁。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
释名天仙子、横唐、行唐。气味(子)苦、寒、无毒。主治突发颠狂。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气味(根)苦、寒、有毒。主治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释名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气味苦、酸、暖、有毒。
释名壳菜、海、车海夫人。气味甘、温、无毒。主治腹内冷痛、结块、崩中带下,壮阳,止痢,消宿食,治瘿气。
气味辛、有毒。主治肠风泻血。用皂荚蕈瓦上焙为末。
释名骆驼。气味驼脂:甘、温、无毒。黄:苦、平、微毒。
陆游 · 宋代 · 诗
茆屋三间已太奢,柴乾米白喜无涯。非贤敢窃优贤禄,愿折莼丝与蕨芽。
贺铸 · 宋代 · 诗
青鵳啖雀雏,饫饱侮鸢乌。不知皂雕力,拿杀北城狐。
刘基 · 明代 · 诗
多事繁花白映红,无愁细草绿浮空。春秋迭代人先老,天地生成意不穷。凤鸟长辞西岭树,鲸鱼自起北溟风。
王禹偁 · 宋代 · 诗
大抵人生乐故居,山川况复汉南都。别来坟墓有宿草,归去田园多绿芜。银印莫羞双鬓白,锦衣兼照两轓朱。
王世贞 · 明代 · 诗
唶女商中丞,胡不冠而惠文。逍遥坐高堂,谁令六师。女张皇高,天下有白日,不照将军之门。
何梦桂 · 宋代 · 诗
西风落日怕登楼,倚遍阑干万古愁。衰汉竟成三国误,秣陵不盖六朝羞。江山有恨留青史,天地无情送白头。
严嵩 · 明代 · 诗
酒开天瓮绿醅浓,帽插金花柏叶重。愿祝圣龄如此柏,青青不改四时容。
张昱 · 元代 · 诗
守宫妃子住东头,供御衣粮不外求。牙仗穹庐护阑盾,礼遵估服侍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