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cài bù zào jiá xùn。
本草纲目 · 菜部 · 皂荚蕈。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qì wèi xīn yǒu dú。
气味 辛、有毒。
zhǔ zhì cháng fēng xiè xuè。
主治 肠风泻血。
yòng zào jiá xùn wǎ shàng bèi wèi mò。
用皂荚蕈瓦上焙为末。
měi fú yī qián,
每服一钱,
wēn jiǔ sòng xià。
温酒送下。
zhǒng dú chū qǐ。
肿毒初起。
yòng zào jiá xùn mó cù tú chá。
用皂荚蕈磨醋涂搽。
以上为【本草纲目·菜部·皂荚蕈】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续骨木、木蒴。气味甘、苦、平、无毒。主治折上伤筋骨。
释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气味(子、仁)苦、寒、无毒。主治精神病(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
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主治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
释名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气味(根)辛、温、有毒。主治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释名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气味(根)苦、微寒、有毒。主治惊阐、疟辩护人、瘰疬、痈肿。
释名竹火主治宜煎一切滋补药。
气味(实)甘、酸、平、无毒。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释名竹膏。气味甘、寒、无毒。主治小儿惊风发热。
苏轼 · 宋代 · 诗
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升霞彩色攲残火,及物气燄明纤埃。
陆游 · 宋代 · 诗
登城望西崦,数家斜照中。柴荆昼亦闭,乃有太古风。惨淡起炊烟,寂历下钓筒。
王安石 · 宋代 · 诗
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
林逋 · 宋代 · 诗
上书可有三千牍,下笔曾无一百函。闲卷孤怀背尘世,独营幽事傍云岩。僧分乳食来阴洞,鹤触茶薪落蠹杉。
罗隐 · 唐代 · 诗
华盖峰前拟卜耕,主人无奈又闲行。且凭鹤驾寻沧海,又恐犀轩过赤城。绛简便应朝右弼,紫旄兼合见东卿。
司马光 · 宋代 · 文
起阏逢摄提格,尽强圉大荒落,凡四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二年甲寅,公元七一四年春,正月,壬申,制:“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己卯,以卢怀慎检校黄门监。
曾国藩 · 清代 · 诗
大雅久沦歇,正音委榛芜。永明肇四声,稍变周汉模。开皇集八士,牙旷相饰揄。
罗贯中 · 明代 · 文
却说蒯良曰:“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