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残雪刚刚融化,田野尚未耕种,百姓们卖掉柴薪换取美酒,欣然观赏着升平景象。
我们的君主勤勉节俭,不尚浮华技艺,因此年成丰收,民间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以上为【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的翻译。
注释
1. 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常有灯会、宴会等活动。
2. 侍饮:陪侍皇帝饮酒,指参加宫廷宴会。
3. 楼上:指皇宫中的楼阁,为皇帝与臣子共庆节日之所。
4. 薄雪初消:形容冬末春初,积雪开始融化,天气转暖。
5. 野未耕:田野还未开始春耕,点明时节尚早。
6. 卖薪买酒:百姓将砍来的柴火卖掉,换酒庆祝节日,反映民间生活的安乐。
7. 升平: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繁荣。
8. 吾君:指当朝皇帝,此处应为宋神宗。
9. 勤俭倡优拙:意为君主提倡勤俭,不鼓励奢华的歌舞技艺(倡优),认为那些是“拙”(无益之事)。
10. 丰年有笑声:因年成丰收,百姓生活无忧,故充满欢笑。
以上为【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上元节陪同皇帝饮宴时所作,呈献给同僚之作。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民生图景,通过“卖薪买酒”的细节反映出百姓在丰年中的安乐生活。诗人赞美君主“勤俭”之德,认为正是这种治国理念带来了社会的安定与富足。诗歌风格平实而含蓄,体现了苏轼关心民瘼、颂扬清明政治的一面,也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在节日庆典中对国家太平的由衷欣慰。
以上为【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的评析。
赏析
此诗属典型的应制酬唱之作,但并未流于空洞颂圣,而是从细微处切入,展现了一幅初春田园与都市共庆升平的画面。“薄雪初消野未耕”一句,既点明时令,又暗含农事待兴之意,为后文“丰年”埋下伏笔。“卖薪买酒看升平”极具生活气息,百姓虽务农为生,却能在节日期间以劳换乐,足见民生安康。后两句转入对君主德政的赞颂,“勤俭”是儒家理想的君德,苏轼将其与“倡优拙”对照,强调务实治国、反对奢靡的价值取向。结尾“自是丰年有笑声”,将政治清明与百姓福祉直接关联,言简意深,余味悠长。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体现了苏轼在公务场合中仍不失人文关怀的艺术品格。
以上为【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淡而意厚,于节庆颂声中见民情国势,非徒应酬之作。”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首二句写景如画,三句归美君德,四句结以民乐,章法井然,寓意深远。”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卖薪买酒’四字,写出田家真气,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类诗往往于颂圣中寓讽劝,此篇称君主‘倡优拙’,实含节制享乐之意,可见其用心。”
以上为【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