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上天因怜惜人间事简,已将寒冬推迟了两次;新年与春日接踵而至,催促着万物复苏。殷勤地又降下山阴的白雪,是要让雪花与梅花作伴同来,共赏早春清景。
以上为【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和诗,是古代唱和诗的一种形式。
2. 秦少游:即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3. 王仲至:名钦臣,字仲至,宋朝文学家,与苏轼有诗文往来。
4.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5.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开始。此年元日与立春恰在同一天或相近,故称“并相催”。
6. 省事:减少事务,此处指天公因怜惜人间而推迟严寒。
7. 天公厌两回:谓上天两次推迟寒冬的结束,使春天提早到来。“厌”通“餍”,有满足、不愿之意,此处引申为“不愿再延续寒冷”。
8. 新年春日并相催:新年与立春相继而来,仿佛共同催促春意降临。
9. 殷勤:情意恳切,此处形容雪落得有意为之。
10. 山阴雪:出自“山阴夜雪访戴”典故,喻高雅清寂之境;亦实指江南降雪之景。梅花:象征高洁品格,常与雪并提。
以上为【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秦少游(秦观)、王仲至所作《元日立春》诗之一,抒写新春之际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淡泊自适的心境。诗中“省事天公厌两回”以拟人笔法,道出冬寒延后、春意早临的欣喜;“新年春日并相催”点明节令重叠之巧,亦暗含时光流转之感。后两句转写雪梅相伴,既绘景清丽,又寓高洁之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空灵,体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仍能超然物外、寄情自然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苏轼晚年作品,风格冲淡自然,寓理于景。首句“省事天公厌两回”奇思妙想,将天公人格化,仿佛其因体恤人间疾苦而主动延缓寒冬,赋予自然以温情。次句“新年春日并相催”点明时令特殊——岁首与立春交汇,带来双重喜庆,也暗示万象更新之机。后两句笔锋转向具体景象:“殷勤更下山阴雪”,看似雪是不速之客,实则“要与梅花作伴来”,揭示其高洁用意。雪非煞风景,而是梅花的知音伴侣,二者共构“香雪交融”的审美意境。这种物我相知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全诗虽短,却层次分明:由天时到人事,由宏观节令到微观风物,最终归于精神寄托,展现了苏轼“平淡中见深远”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逸如雪,不染尘氛,盖其心已远于世务矣。”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省事天公’二语,奇创入理,非坡公不能道。‘山阴雪’与‘梅花伴’,寓意高洁,非徒写景。”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三首皆清妙,此首尤得风致。雪欲伴梅,犹贤者之相求,岂俗笔所能梦见?”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善以游戏笔墨写庄重情怀,此诗借天公、雪、梅之互动,写出一种从容自得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