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悲伤的乐声与哀怨的离情交织,连一首完整的歌都难以成形;即使能够重逢,又怎能奈何得了年华已老的现实?
泪水无穷无尽,如同江南梅雨时节连绵不断的细雨;每擦干一次,随即又涌出更多,仿佛一次次被重新均匀地洒落。
以上为【席上代人赠别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席上代人赠别三首:此为组诗之一,题意为在宴席上代替他人作诗赠别友人。
2. 悽音怨乱:悲伤的乐声与纷乱的离愁情绪交织。悽,同“凄”。
3. 不成歌:指因情绪悲痛,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无法唱出。
4. 纵使重来:即使将来能够再次相逢。
5. 奈老何:又能如何面对衰老的现实?奈……何,固定结构,意为“对……怎么办”。
6. 泪眼无穷:形容泪水不断,眼中充满悲伤。
7. 梅雨:中国江南地区初夏时节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常用来比喻绵延不绝的情绪。
8. 一番匀了一番多:每一次拭去泪水后,又有更多的泪水流出。“匀”本义为涂抹、分布,此处引申为拭泪的动作。
9.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0. 宋 ● 诗:标明该作品为宋代诗歌体裁。
以上为【席上代人赠别三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宴席上代人赠别所作,情感真挚深沉,以“代人”之笔写离愁别恨,实则寄托了自身对人生易老、聚散无常的深切感慨。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悠长,通过“凄音怨乱”“泪眼无穷”等意象渲染出浓重的悲情氛围,又以“梅雨”为喻,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无法排解、愈演愈烈的心理状态。末句“一番匀了一番多”尤为精妙,既写泪痕不断,亦暗含时光流转中情感的层层累积,极具感染力。
以上为【席上代人赠别三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为“代人”之作,却毫无隔膜之感,反而流露出极为真实的情感体验。首句“悽音怨乱不成歌”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情绪失控的氛围——乐声凄楚,人心烦乱,连最基本的“歌”都无法完成,足见离别之痛已至极点。第二句“纵使重来奈老何”笔锋一转,由眼前之别延伸至未来之思:即便有朝一日重逢,但岁月催人老,物是人非,又岂能真正回到从前?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叹息。
后两句以“泪眼无穷似梅雨”设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梅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缠绵不绝的愁绪,此处用得尤为贴切。而“一番匀了一番多”更是神来之笔,不仅写出泪水之多、悲伤之深,更揭示出一种心理循环:越是试图平复,悲伤反而越积越多。这种悖论式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张力,令人动容。
整体来看,此诗短小精悍,意象鲜明,情感层层递进,既有外在场景的描写,又有内在心理的刻画,充分展现了苏轼驾驭情感与语言的高度艺术功力。
以上为【席上代人赠别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浅而情深,离怀之极,莫过此等句。”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泪眼无穷似梅雨’,比喻入神;‘一番匀了一番多’,写尽伤心人别有怀抱。”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于豪放之外,亦能婉约如此。此等诗,非深情者不能道。”
4. 钱钟书《宋诗选注》:“借景抒情,以雨喻泪,而‘匀’字新奇,似不经意而出,实经千锤百炼。”
以上为【席上代人赠别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