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月光下相逢,仿佛置身于仙境瑶台,我们席地而坐,摆开清酒,通宵畅饮。待到明日酒醒时,想必落花已铺满大地,徒然让饥饿的仙鹤去啄食莓苔间的残花。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
2. 杨公济:即杨蟠,字公济,北宋诗人,与苏轼有唱和往来。
3. 瑶台:神话中仙人所居之处,此处比喻月光下梅花盛开之地如仙境。
4. 相逢月下:指在月夜与友人相聚赏梅。
5. 藉草:坐在草地上。藉,垫、坐。
6. 清樽:指酒杯,清酒,此处泛指美酒。
7. 连夜开:通宵饮酒,彻夜欢聚。
8. 明日酒醒应满地:设想第二天酒醒后,梅花已经凋落满地。
9. 空令:白白地让,徒然使。
10. 饥鹤啄莓苔:描写梅花落尽后荒寂之景,鹤本仙禽,亦因无花可赏而啄食莓苔,暗喻美景不再。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中的一首,借月下赏梅饮酒之景,抒发人生聚散无常、美景易逝的感慨。诗人以“瑶台”喻月下梅园之清幽绝俗,展现高雅意境;“藉草清樽连夜开”写友人欢聚之乐,豪放洒脱。后两句笔锋一转,设想翌日酒醒,梅花已落,唯有饥鹤啄苔,画面凄清,反衬今夕之美好。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情于景,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短暂易逝的惋惜与哲思。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清丽之笔描绘月下赏梅的雅集场景,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设想,虚实结合,构成完整的意境链条。首句“相逢月下是瑶台”将现实场景升华为仙境,赋予梅花与月色以超凡脱俗的气质,凸显诗人高洁的情怀。“藉草清樽连夜开”则转向人间烟火,表现文人雅士不拘形迹、纵情诗酒的风度。后两句陡然转折,从极乐转入寂寥,预想明日酒醒,花瓣纷落,唯余空庭,连象征高洁的鹤也只能啄食苔藓,诗意由盛转衰,暗含对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深沉喟叹。全诗虽短,却层次分明,情感跌宕,体现了苏轼善于在日常景物中寄托人生哲理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卷七十九:“东坡和杨蟠梅花诗十首,皆清逸婉转,此其尤胜者。‘瑶台’‘饥鹤’之语,缥缈有致。”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引冯舒语:“‘空令饥鹤啄莓苔’,语似平直,意极凄惋,妙在不说破。”
3. 《苏诗补注》(查慎行):“此诗写花落之景,不言愁而愁自见。‘连夜开’与‘应满地’对照,见欢会之暂。”
4. 《历代诗话》引《竹坡诗话》:“东坡咏梅,多寓身世之感。此篇末语冷隽,似不经意,而感慨弥深。”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