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早先就听老人们说,晋朝的郎官早已被视作飞升成仙的人物。如今听说你在东蒙山中有隐居之处,我愿前往为你供奉柴火和清水,只为亲眼看看你炼丹修行的情景。
以上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的翻译。
注释
1. 乔仝:北宋道士,字子野,曾隐居华山,与苏轼有交往。
2. 贺君:指贺亢,或为乔仝所荐引之隐士,生平不详。
3. 旧闻:从前听说。
4. 父老:年长的乡人。
5. 晋郎官:相传晋代某位郎官(官名)得道成仙,此处借指贺君如古人一般具有仙风道骨。
6. 飞腾变化:指修道者羽化登仙、腾云驾雾的传说,象征超凡入圣。
7. 东蒙:即东蒙山,位于今山东蒙阴县南部,古代为道教修炼胜地之一。
8. 居处:居住的地方。
9. 供薪水:提供烧火用的柴和饮水,意为愿做仆役以亲近修道之人。
10. 烧丹:炼制丹药,道教修炼方法之一,认为服食金丹可延年益寿乃至成仙。
以上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乔仝寄贺君六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与修道境界的向往。诗中借用“晋郎官”的传说,将友人贺君比作超凡脱俗的神仙人物,体现出对其高洁志趣的敬重。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示自己甘愿为对方执役侍奉,只为亲近修道之境,反映出苏轼内心深处对精神超脱的追求。全诗语言简朴而意蕴深远,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在仕途之外对道家理想的寄托。
以上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境高远。首句“旧闻父老晋郎官”以民间传说起笔,赋予贺君神秘色彩,将其置于历史与神话交织的语境中。“已作飞腾变化看”进一步强化其非凡形象,暗示其已非尘世凡人。后两句笔锋一转,从旁观转为参与,“愿供薪水看烧丹”一句尤为动人——诗人不求同炼金丹,但求亲侍左右,目睹修道过程,足见其倾慕之深。这种谦卑姿态恰恰反衬出他对精神境界的无限向往。整首诗结构紧凑,用典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儒者身份之外,对道家超然生活的深切认同。
以上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此组诗作于元祐年间,时苏轼在京师,乔仝已入道山,托寄贺君,盖神仙家流也。‘晋郎官’事不见正史,当为方外附会之说。”
2.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十:“‘愿供薪水’四字,写尽向道之心,非真有出世之想,不能道此语。”
3. 孔凡礼《三苏年谱》载:乔仝为苏轼晚年交游之道士,尝赠药于苏,轼感其意,作诗酬答。此诗“托意深远,不直言羡慕,而情自见”。
4. 《宋诗选注》(钱锺书)未收此诗,然于同类题材指出:“苏轼好言炼丹、访道,多寓理想于幻境,实乃排遣忧世之情。”可为此诗之背景注脚。
以上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