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澈的池水在五月里泛着寒意,池边小山重重叠叠,青翠挺拔。幼小的杉树密密排列,已有三千株之多,如今虽尚稚嫩,但已蓄势待发,仿佛将来定能长成高耸入云、需数人合抱的大树。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湛湛:水清澈深广的样子。
2. 五月寒:指初夏时节池水仍带凉意,突出环境之清幽。
3.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石高峻陡峭。
4. 稚杉:幼小的杉树。
5. 戢戢(jí jí):密集貌,原义为聚集有序,此处形容杉树排列整齐、数量众多。
6. 三千本:极言杉树之多,并非实数。
7. 且作:姑且当作,含有期待之意。
8. 凌云:直上云霄,比喻志向高远或成长壮大。
9. 合抱看:形容树木粗大,需多人合抱,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后常用于形容参天大树。
10. 僧舍:僧人居住修行之所,即寺庙或禅院。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友人孟震同游常州僧舍时所作组诗之一,通过描绘僧舍清幽的自然景致,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成长与未来希望的哲思。诗中“湛湛清池”与“小山无数”勾勒出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意境,“稚杉戢戢”则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小树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全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新,寓理于景,体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依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充满生机的山寺图景。首句“湛湛清池五月寒”从触觉与视觉入手,写出池水之澄澈与清凉,虽值初夏却仍有寒意,渲染出远离尘嚣的禅境氛围。次句“小山无数碧巑岏”进一步拓展空间,群山环抱、苍翠欲滴,构成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后两句笔锋转向近景,“稚杉戢戢三千本”写人工栽植的小杉树茂密成行,生机盎然;结句“且作凌云合抱看”则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引发遐想——今日弱小之木,他日必成栋梁。这种对未来的展望,既是对自然生长规律的礼赞,也暗含诗人对人才培育、人生进取的深切期许。整首诗情景交融,寓哲理于物象之中,风格冲淡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趋于平和而又不失风骨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语浅意深,不假雕饰而自得高致。”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写景清绝,寓意悠然,‘且作’二字最有意味,见君子望物成长之心。”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载:“此等诗看似平淡,实则气韵流动,有超然物外之趣。”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但在论及苏轼晚年山水诗时指出:“往往于寻常景物中寄寓人生感悟,语近而旨远。”可为此诗之旁证。
以上为【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