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你到高安几时才能归来?正好趁此机会抖落一身旧日的尘埃。送你一只竹笼,请牢牢收好,用来装回东轩长老——也就是我的弟弟子由啊。
以上为【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的翻译。
注释
1. 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2. 筠:指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苏辙曾在此任官。
3. 《东轩记》:苏辙所作散文,记述其在筠州居所东轩的生活与心境。
4. 东轩长老:当时人戏称苏辙为“东轩长老”,因其居东轩且作风沉静如长老。
5. 曹焕:苏辙的女婿,即苏轼的外甥。
6. 高安:宋代属筠州,治所在今江西省高安市。
7. 斗擞旧尘埃:比喻摆脱世俗烦扰或精神振作,此处双关,既指旅途清洁,也暗喻心灵净化。
8. 牢收取:好好收好,叮嘱之意。
9. 盛取:装取,用容器装载。
10. 圆通慎长老:指庐山圆通寺的慎禅师,曹焕途经庐山时将此诗带去相示,故有此背景。
以上为【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外甥曹焕的一首戏谑之作,借送别之机调侃其岳父苏辙(字子由)。诗中以“东轩长老”称呼苏辙,源于苏辙在筠州(今江西高安)任官期间作《东轩记》,被人戏称为“长老”,苏轼顺势发挥,幽默地让曹焕“盛取东轩长老来”,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展现了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与文人之间的风趣雅谑。全诗语言轻松诙谐,却暗含深情,体现了苏轼旷达幽默的性格特征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以上为【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趣盎然,妙在“戏”字。首句“君到高安几日回”,看似寻常问语,实则隐含期待与关切。次句“一时斗擞旧尘埃”,表面说曹焕赴任涤除尘俗,实则暗喻苏辙在地方任职多年,亦当拂去疲惫,重振精神。后两句突发奇想:赠一笼而欲“盛取东轩长老来”,荒诞中见真情,夸张中显亲密。以物载人,化抽象为具象,极具戏剧性。这种将人物当作物品“打包带回”的设想,只有至亲之间才敢如此调侃,足见苏氏兄弟情谊深厚,亦反映宋代士大夫间清雅而风趣的交往方式。全诗语言简练,节奏轻快,寓庄于谐,耐人寻味。
以上为【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四十引查慎行曰:“此戏语也,然见兄弟天伦之乐,非外人所能窥。”
2.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语涉诙谐,情出肺腑,东坡于子由,爱之深故戏之切。”
3. 《三苏年谱》卷二十七载:“元祐间,子由谪筠州,作《东轩记》,人因呼为‘东轩长老’,东坡诗多以此调之,可见手足之亲。”
4. 清代纪昀评此诗于《瀛奎律髓汇评》中云:“俚而不俗,谑而有味,东坡之妙在此类小诗。”
5. 日本学者内山精也《苏轼诗研究》指出:“此诗通过‘笼中载人’的荒诞意象,实现了情感的空间转移,是苏轼幽默感与亲情表达的典型结合。”
以上为【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