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山居人家忙着收割千房之蜜,孩童在新开垦的菜地上种植五亩蔬菜。南堂更适宜招待宾客,不必担忧门外因故人来访而车马频至。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翻译。
注释
1. 南堂:苏轼在黄州所居临皋亭附近筑堂,位于住宅之南,故称“南堂”。
2. 山家:指山中人家,亦可泛指隐居或乡居者,此处或兼含自指之意。
3. 割千房蜜:比喻蜂巢繁多,蜂蜜丰收。“千房”形容蜂巢之多。
4. 稚子:年幼的孩子。
5. 新畦:新整治的菜畦。畦,田园中划分的小块田地。
6. 五亩蔬:种植了五亩蔬菜,言其规模不小,体现自给自足的生活。
7. 堪著客:适合接待客人。“著”意为安置、留宿。
8. 故人车:老朋友来访的车马,典出《汉书·陈遵传》:“门外有列骑,常满宾客。”后以“故人车”代指友人来访。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南堂五首》之一,语言简淡自然,意境清幽闲适,体现了诗人贬谪黄州期间寄情田园、安于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割千房蜜”“新畦五亩蔬”描绘了山野生活的丰足与生机,“南堂堪著客”则表现了诗人虽处僻地却好客自得的情怀。“不忧门外故人车”一句尤为洒脱,既写出友情深厚,又透露出心境的从容自在。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生活图景,寓哲理于日常,是苏轼晚年诗歌平和旷达风格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属苏轼贬谪黄州时期作品,风格趋于冲淡平和。前两句写山居生活实景:采蜜、种菜,一派田园气息,展现自食其力、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千房蜜”极言收获之丰,“新畦五亩蔬”则见劳作之勤,字里行间流露满足与安宁。后两句转向人文情怀,南堂成为精神栖居之所,既可容客,又不避喧嚣,反以“不忧”二字点出超然心境。诗人并不因地处偏远而孤寂,反而因友情常至而欣喜,体现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全诗结构紧凑,由物及人,由景入情,语言质朴而意蕴悠长,展现了苏轼在困顿中依然保持乐观高洁的人格境界。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录此诗,称其“语淡而味永,有陶渊明遗风”。
2. 清代纪昀评苏轼《南堂五首》整体云:“写景抒情,俱从静中体会出来,故清远绝俗。”(《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南堂诸作,皆黄州闲适之笔,冲夷恬澹,骎骎入陶、王之室。”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首,但论及苏轼黄州诗时指出:“此时诗境渐趋平淡,于寻常事物中见真趣,实乃大巧若拙。”
5. 孔凡礼《苏轼年谱》载:元丰六年(1083),苏轼居黄州临皋亭,作《南堂》诗五首,表达“避世而未忘世”的复杂心态。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