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後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葉,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荷葉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版本二:
绿槐树高大茂密,柳树浓荫蔽日,新生的蝉声时断时续,仿佛哽咽。和煦的南风初起,如同乐曲刚刚奏响。碧纱窗下,沉香袅袅升腾,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惊醒了白昼的小憩。
细雨刚刚过去,小荷叶随风轻翻,石榴花盛开得如火焰般鲜艳。美人用纤纤玉手在水盆中拨弄清澈的泉水,水珠飞溅如碎玉,随即又聚成圆润的水滴。
以上为【阮郎归 · 初夏】的翻译。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家。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已十世。二人重返天台访仙女,踪迹已杳。详见《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天台二女》引《神仙记》。曲名本此,韵密而平和,故作凄音。宋人用此调者甚众。双调,四十七字,前後阕各四平韵。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後半阕,用作引子;其二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李萧远词名《醉桃源》。曹双溪词名《宴桃源》。韩涧泉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有词题曰「初夏」。
高柳咽新蝉:傅子立注:「陆士衡诗:『寒蝉鸣高柳。』」刘尚荣按:「句出《文选·卷三十·陆士衡〈拟明月何皎皎〉诗》。」
「薰风初入弦」句:傅子立注:「舜帝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刘尚荣按:「详见《礼记·乐记》并孔仲远疏,又见《史记·卷一·〈五帝纪·帝舜纪〉》,又见《孔子家语·卷八·辨乐篇》。」
水沈:傅子立注:「香以沉水者为绝品。」刘尚荣按:「详见《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林邑国〉》:『林邑国者,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之界也。伏波将军马援开汉南境,置此县。……其南界,水步道二百馀里,有西国夷亦称王,马援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又出玳瑁、贝齿、吉贝、沈木香。……沈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沈,故名曰「沈香」。次不沈不浮者,曰「?香」也。』。」
「榴花开欲然」句:傅子立注:「梁孝元《榴花》诗:『然灯疑夜火。』杜子美:『山青花欲然。』李太白诗:『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刘尚荣按:「梁孝元诗见《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石榴〉》,又见《文苑英华·卷三百二十六》,『疑』作『宜』。杜句出《绝句二首(其二)》,《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五》。李句出《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见《李太白诗集·卷十三》,『然』一作『燃』。」
「琼珠碎却圆」句:傅子立注:「杜子美:『棹拂荷珠碎却圆。』」刘尚荣按:「句出《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中有脱字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审前湖》,《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三》。」却,茅维《苏集》本原校:「一作『又』。」毛本据之改「又」。
1. 阮郎归:词牌名,双调四十七字,平韵。
2. 绿槐高柳:指槐树与柳树均已枝繁叶茂,呈现初夏景象。
3. 咽新蝉:新蝉初鸣,声音断续,似有哽咽之感。“咽”形容蝉声低微或时断时续。
4. 薰风:和暖的南风,古人称夏季之风为薰风,出自《吕氏春秋》:“南方曰薰风。”
5. 入弦:比喻风声如音乐初奏,仿佛琴瑟之声入耳。
6. 水沉烟:即沉香燃烧时升起的香烟。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香料。
7. 棋声惊昼眠:下棋落子的声音打破了午睡的宁静,暗示有人在庭院中对弈。
8. 小荷翻:细雨过后,荷叶被风吹动,翻卷摇曳。
9. 榴花开欲然:石榴花盛开,红艳如火,“然”通“燃”,意为燃烧。
10.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女子在盛水的盆中嬉水,水珠飞溅如碎玉,落地后又聚成圆形,极写水珠晶莹剔透之态。
以上为【阮郎归 · 初夏】的注释。
评析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阕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阕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阮郎归·初夏》是苏轼描写初夏时节生活情趣的一首小令,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淡优美。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庭院中的景物与人物活动,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重感官的交融,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初夏画卷。词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闺阁生活的细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体现了苏轼词作中少见的婉约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日常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敏锐捕捉与深情体味。
以上为【阮郎归 · 初夏】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初夏”为主题,从景物到人物,层层铺展,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又宁静安详的氛围。上片侧重环境描写:开篇以“绿槐高柳”点明季节,辅以“咽新蝉”赋予声音层次,再以“薰风初入弦”将无形之风比作乐音,极具诗意。接着转入室内,“碧纱窗下水沉烟”写出居室的雅致,而“棋声惊昼眠”则打破静谧,引入人事,使画面由静转动。
下片写雨后庭院之景,“微雨过,小荷翻”细致入微,动态十足;“榴花开欲然”以夸张手法突出色彩之热烈,与前文的清凉形成对比。结尾两句转写人物,以“玉盆”“纤手”“清泉”“琼珠”等意象勾勒出一位优雅女子戏水的情景,“碎却圆”三字尤为精妙,既写水珠形态变化,又暗含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整首词语言清丽,意象丰富,结构紧凑,动静相宜,展现了苏轼在婉约词风上的驾驭能力,也反映了其对生活之美的深刻感悟。
以上为【阮郎归 · 初夏】的赏析。
辑评
李沧溟《草堂诗馀隽·卷三》:景是写情,情在笔先,景描楮上,色色如画。
沈偶僧《古今词话》: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俞乐静《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闺情而不着言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
1. 《历代诗余》引《冷斋夜话》云:“东坡作长短句,不专以豪放胜,如‘玉盆纤手弄清泉’之类,亦自婉丽可喜。”
2. 清代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评此词:“景真,事真,情亦真。‘碎却圆’三字,有物理,有风致,非慧心人不能道。”
3.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东坡词独绝千古,然其婉约之作,亦复楚楚动人。如此词‘微雨过,小荷翻’,写景入画;‘琼珠碎却圆’,语妙天下。”
4.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曰:“通首写景清丽,末二句尤见巧思,非但描摹物态曲尽其妙,且寓人生圆缺之感于其中。”
以上为【阮郎归 · 初夏】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