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长江之上,西山半隐于堤岸之间,此地的楼台馆阁大多朝向西方。唯有南堂朝向西南,我在此斜卧静观,千帆船只纷纷停泊在浅溪之畔。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翻译。
注释
1. 南堂:位于黄州(今湖北黄冈)临皋亭附近,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之所。
2. 江上西山:指长江边的西山,位于黄州城西。
3. 半隐堤:山势部分被堤岸遮挡,若隐若现。
4. 此邦:指黄州。
5. 台馆:楼台馆舍,泛指官署或公共建筑。
6. 一时西:大多朝向西方。
7. 独有西南向:唯独南堂朝向西南方向。
8. 卧看:斜倚而观,表现闲适之态。
9. 千帆:众多船只。
10. 落浅溪:停泊在水浅的溪边,指船只靠岸。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南堂五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诗人寓居黄州期间,在南堂所见的江景与心境。诗中通过对比“此邦台馆一时西”与“南堂独有西南向”,突出了南堂位置的独特和视野的开阔。后两句以“卧看千帆落浅溪”的悠然姿态,表现出诗人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怀。语言简淡自然,意境开阔宁静,体现了苏轼贬谪期间虽处逆境却仍能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组诗《南堂五首》之首,写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约元丰五年至七年)。此时苏轼历经“乌台诗案”之祸,身处政治低谷,但诗中并无悲愤之气,反而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审美情趣。首句写景,“江上西山半隐堤”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江岸山色图,给人以深远之感。次句“此邦台馆一时西”暗含讽刺意味——众人皆趋西(或可解为趋炎附势),而我独居南堂,方向不同,志趣亦异。第三句“南堂独有西南向”点题,强调“独”字,凸显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追求。末句“卧看千帆落浅溪”尤为精彩,一个“卧”字写出闲适从容之态,“千帆落浅溪”则富有画面感,既有舟船归岸的实景,也可能暗喻世事纷繁、终归平静的哲理。全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意,体现了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引纪昀语:“语极平淡,味极深厚,此真不可及处。”
2.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南堂诸作,皆寓旷达于闲静之中,此首尤得风神。”
3.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二十一:“此诗言南堂之胜在独向西南,得以卧看江流,寓意于无营无求,盖迁谪后自适之怀也。”
4. 《唐宋诗醇》评曰:“情景交融,言外有无穷之味。‘卧看千帆’一句,悠然自得,非胸中无一点尘者不能道。”
以上为【南堂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