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送行时既无酒也无钱,只好敬你一杯菩萨泉的清泉。
无论你走到哪里,低头见水时便可见到我的身影;四面八方,共享的都是这同一片如天般澄澈的泉水。
以上为【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的翻译。
注释
1. 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宋代属鄂州。
2. 菩萨泉:位于武昌蛇山(古称黄鹄山)上的一处名泉,相传为唐代僧人开凿,水质清冽,被视为灵泉。
3. 王子立:名适,字子立,苏轼友人,曾在湖北任职,生平事迹不详。
4. 送行无酒亦无钱:点明送别时经济拮据,无法置办酒宴,体现生活真实与情感真挚。
5. 劝尔一杯菩萨泉:以泉水代酒,表达送别之意,富有诗意与禅意。
6. 何处低头不见我:意谓只要低头看见泉水,就如同见到我,象征情谊长存。
7. 四方同此水中天:各地水面倒映天空,景象相同,喻指天地一体、人心相通。
8. 水中天:水面如镜,倒映天空,既写实景,又寓含清净无碍的心境。
9. 尔:你,指王子立。
10. 无钱:说明苏轼当时处境困顿,或正处于贬谪或仕途低谷时期。
以上为【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武昌菩萨泉边为友人王子立送行所作。全诗语言简朴自然,却意境深远,以泉水为媒介,寄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超越物质、直通心灵的情谊。诗中“水中天”既是实景描写,又蕴含哲理意味,表现出苏轼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虽无酒无钱,但一泉清水已足以承载深厚情意,体现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
以上为【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的评析。
赏析
此诗短小精悍,仅四句二十字,却意蕴丰富。首句“送行无酒亦无钱”直白道出送别的窘境,毫无矫饰,反显真情。次句“劝尔一杯菩萨泉”巧妙转折,以清泉代酒,既合地理情境(菩萨泉为当地名胜),又赋予送别仪式以清雅脱俗的意味。后两句由实入虚,从泉水引申出“水中天”的意象,将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共鸣的象征。低头见水即见我,不仅是空间上的投影,更是心灵上的感应。而“四方同此水中天”更将个体情感扩展至宇宙境界,暗含佛家“一即一切”的哲思,也体现苏轼融合儒释道思想的人生观。全诗语言朴素,意境空灵,堪称送别诗中的别调。
以上为【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注:“此诗作于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时,时王适赴任鄂州,苏轼自黄州往武昌送之。”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评:“语极质朴,意极深远,非胸中有万顷波澜者不能道。”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人以水喻心、以天映性,多得力于禅学。”可为此诗“水中天”提供思想背景支持。
4.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收录此诗,但在论述苏轼送别诗时提及:“苏诗常于穷窘处见洒脱,于寻常物中发妙理。”与此诗精神契合。
5. 孔凡礼《三苏年谱》载:“元丰七年(1084),苏轼量移汝州,途经武昌,有送王适诗。”可作此诗系年参考。
以上为【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