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
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
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版本二:
春风还未吹进东门,我们已骑马出城,去寻访去年此时到过的村庄。人就像秋天的鸿雁,来去有迹可循;而往事却如春梦一般,醒来后毫无痕迹。江边小城中饮上三杯浓烈的白酒,乡间老翁苍老的容颜也带着温暖的笑意。我已经约定年年都要举行这样的春游聚会,老朋友们不必再为我写《招魂》那样的诗来挽留或哀悼了。
以上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翻译。
注释
“人似”句:纪昀评:“深警。”有三层意思,一层指前一年之事,前一年之人;二层指这一年之人,前一年之事;三层说人生当重人不重事,事情经过以后就不须提,而人有情有信,且常变常新,所以要重人。
“江城”句:酽,原指味浓,这里指酒的味道醇厚。这一句俱见人情,亦是“道人不惜阶前水”之意,平淡有味。
1. 正月二十日:农历正月二十,时值初春。
2. 潘郭二生:指苏轼在黄州时的两位朋友,潘大临(字邠老)与郭遘(字智夫),皆当地士人。
3. 女王城:黄州城外的一个村落,非正式城池,相传与古代某女王有关,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4. 东风未肯入东门:谓春意尚未进入城中,暗喻城市尚无春色,故外出寻春。
5. 走马还寻去岁村:骑马前往去年同日曾游览的村庄,体现重游旧地的情怀。
6. 人似秋鸿来有信:人如秋天南飞的鸿雁,按时而来,比喻友情守约、如期相聚。
7. 事如春梦了无痕:往事如同春日梦境,消散后不留痕迹,表达对过往经历的淡然态度。
8. 江城:指黄州,因地处长江之滨而称江城。
9. 白酒三杯酽(yàn):饮三杯味道浓厚的米酒。酽,指酒味浓烈。
10. 故人不用赋招魂:典出《楚辞·招魂》,原为屈原被放逐后,有人为其招魂。此处反用其意,表示自己虽遭贬谪,但生活安适,心境旷达,无需他人哀怜或召唤回归。
以上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注释。
评析
这首出自《苏轼诗集》卷十二。1079年(元丰二年己未),苏轼四十四岁。由于他一直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在一些诗文中又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作了讥刺,于是政敌便弹劾他“作为诗文讪谤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八月十八日,苏轼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在御史台狱中关押四个月后获释。这年十二月,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签署公文。他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人也迁到黄州,于是迁居临皋亭。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将他送至女王城东禅院。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他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人出城寻春,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诗写下和诗。1083年(元丰六年)又有和诗。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战国时期,春申君任楚国宰相,受封淮北十二县,于是有了“楚王城”的误称。
这首诗是苏轼贬居黄州期间所作,题中“潘郭二生”指其友人潘大临、郭遘,“女王城”为黄州附近地名。诗写正月二十日与友人同游寻春,回忆去年同日之事,抒发人生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深远。既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又表现出超然物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一联,哲理深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尾联劝友人“不用赋招魂”,更见其安于谪居、不以迁谪为苦的胸襟。
以上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首联写春未至城中,故策马出郊,重访旧游之地,点明时间、地点与行动动机。“走马还寻”四字,既写出急切寻春之意,又暗含对往昔的怀念。颔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为全诗警句,以“秋鸿”喻人事之可期,以“春梦”喻世事之虚幻,对比鲜明,哲思深刻。此联不仅工对精妙,且情感复杂: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无常的体悟。颈联转写眼前景与情,饮酒、会老,温馨质朴,展现贬谪生活中难得的闲适与温情。尾联则升华主题,表明愿年年如此聚会,安然自处,不必为我忧伤或招魂,充分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乐观旷达的精神境界。整首诗由景入情,由情入理,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堪称苏轼贬谪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语淡而味永,情真而意长,东坡在黄州诗多此类。”
2. 纪昀《纪批苏诗》卷二十评此诗云:“前四句极有风致,‘人似秋鸿’一联,乃东坡得意语,然实从禅理中来。”
3.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评曰:“此诗作于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日,公谪居黄州第二年也。触景生情,感怀今昔,而语极洒脱,所谓哀而不伤者。”
4.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赵次公注:“‘事如春梦了无痕’,盖言迁谪之事不足计较也。”
5.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选此诗,评云:“‘人似秋鸿’一联,妙在不说破,读者自领其意味。结语尤为超脱。”
以上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