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苍翠的山色令人愉悦,心绪自然回归宁静;在明亮的窗下,与友人共卧一榻,共享秋日的闲适。
终于明白名利无法到达这般境界,定当在此山中举杯畅饮,寄托清雅情怀。
以上为【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泗上:指泗水之上,今山东、江苏交界一带,古代为交通要道。
2. 张嘉父:苏轼友人,生平不详,或为地方士人或隐逸之士。
3. 空翠:指山间苍翠欲滴的景色,因其仿佛能渗透空气而称“空翠”。
4. 娱人:使人愉悦。
5. 意自还:内心自然而然地回归宁静与本真。
6. 明窗一榻:明亮的窗户旁安置一张床榻,形容居所清雅简朴。
7. 秋闲:秋天特有的清闲宁静之感。
8. 名利不到处:指远离尘世纷争、不涉功名利禄的地方。
9. 清觞(shāng):清酒,指洁净淡泊的饮酒之乐。
10. 属此山:将情感寄托于这座山,意为在此饮酒抒怀。
以上为【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过泗水时重逢友人张嘉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之乐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之情。全诗语言简淡,意境清幽,通过“空翠”“明窗”“秋闲”等意象营造出静谧高远的氛围,表现了苏轼在仕途沉浮中追求心灵安顿的精神境界。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远离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志趣,体现了其融通儒释道思想后的旷达情怀。
以上为【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虽短,却意境深远。首句“空翠娱人意自还”以通感手法写山色之美——“空翠”不仅视觉苍翠,更似有清新之气沁人心脾,使人的精神自然回归本真。次句“明窗一榻共秋闲”转入人事,描绘与友人同处一室、共度秋日闲暇的情景,一个“共”字凸显知己相逢之喜。前两句写景叙事,含蓄蕴藉;后两句直抒胸臆,“会知名利不到处”既是对当前环境的赞叹,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体悟,末句“定把清觞属此山”以举杯相属作结,豪情与雅意兼备,展现出苏轼在困顿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与诗意栖居的人生态度。全诗结构紧凑,由景入情,由外而内,体现了宋诗“理趣”与“意境”交融的特色。
以上为【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查慎行):“此诗写山居之乐,语极冲淡,而意味悠长,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
2. 《宋诗钞》(吴之振等编):“东坡过泗上诸作,皆有翛然出尘之致,此尤得陶韦遗意。”
3. 《历代诗话》引纪昀评:“语浅而意深,非真有林泉之癖者不能道。”
4. 《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按语:“此诗作年无考,然从‘名利不到处’之语观之,当为贬谪后期或外任时作,心境已趋平和。”
以上为【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